具体到地方上,广州市纪委书记王晓玲在去年给出过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数据,“在过去5年中,国企的反腐案件占广州市总发案的47.3%。几乎每两件贪腐案中,就有一件发生在国企”。
没多久,广州市纪委就宣布,为加强对国企腐败案件的查处,市纪委将设两个巡查组。这两个小组可以初核市属国企领导班子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调查处理相关案件,受理对国企领导的检举和控告,以及对处分不服的申诉。这也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对国企加强巡查力度和频率的体现。
国资委监督方式有变化
(不当“婆婆”,当好“老板”)
2月,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宣布组建,并启动多项工作细则。该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近期撰文,称要积极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不干预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不侵犯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这意味着什么?有人分析,国资委对国企的监管方式要发生重大改变了。
“关系的改变,让国资委与央企的相处方式也随之变化,过去我一个电话给企业,说你干什么干什么,未来不行了,得通过国资代表到董事会说。”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志钢说。
对此,业界大多预测,未来的国资监管框架可能是“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公司--中央企业”三层架构,比以前多了一个中间层。国务院国资委人士透露,如果将现有110家央企整合重组到50家左右,那么它们的母公司就可以理解为资本投资公司,比如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等已经有了这样的特征。
国资研究专家祝波善就提到,“事实上,国有企业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管理上不能一刀切,而应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定出不同的指标。像国家电网、中石油这样的垄断型国企,跟竞争性的国企,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