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是亲儿子,民企和外资就不是吗?国企不能老想着在政府的温床上成长!”万庆良直言,其所称的困难“是蒙我,忽悠我,我没听说华为中兴做大,是因为政府帮忙”。
不过,万庆良在会上也被民企金发科技的董事长袁志敏“将军”:“书记,你不能老带张房有(国企广汽老总)出去,去年你带他出国考察,只和我握了个手,我知道他做了千亿的项目……”
此外,在专家看来,要减少国企的行政化色彩,还必须阻断“政商旋转门”通道。此前,有机构曾对近千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国企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49.3%的国企,都聘请了前官员作为高管,这其中包括了不少部级官员。
不过今年以来,A股共有90名独立董事辞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条是中组部去年10月下发的“18号文件”。该文件要求,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休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即使辞去公职或者退(离)休的党政领导干部到企业兼职(任职),也必须从严掌握和把关。
有上市公司高管表示,该文件的杀伤力还是比较大的,对于已退休的领导干部有3年的“锁定期”,兼职的领导干部甚至不能领取薪酬。官员、学者兼任独董的吸引力大大下降。
“三高时代”将终结
(不能既当高官,又拿高薪)
长期以来,国企高管的高薪和自身“高官”的“三高”现象引人诟病,公众深切的感受是,很多国企领导更像官员而非企业家。
不久前,由人社部牵头对央企和国企高管收入的调研已基本结束,发现央企总公司高管的薪酬管理很正规(一般是70万元),但在二三级分公司中,薪酬管理比较混乱,更容易出现高薪(最多上千万元)。有关主管部门称,正准备采取多项手段控制规范央企、国企高管薪酬。
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的建议是,很多国企高管既然还属于体制内任命或者委派的人员,就不应该和私企的职业经理人一样拿市场化的高薪。当然,他们年薪达到同级别公务员工资的2~3倍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