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将被纳入重点巡视对象
(“有的国企管的钱比省长管的还多”)
3月6日,重庆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国资委主任廖庆轩在发言时谈到发展混合所有制保护国有企业权益的问题时,被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打断发言,提示在改革中要注意预防腐败。
在此前,中央第五巡视组发现“重庆国有企业存在腐败隐患”。2月20日,在重庆向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中,较为显眼的一点是,市委组织部专门将增设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室,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规范企业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
去年以来,中央巡视组开展的两轮巡视工作均对中储粮、三峡集团等企业进行巡视,发现大量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有价值线索。其实,早在2004年,中央纪委与中组部就组建了金融巡视组,以加强对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监督。2006年,中央还开展过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试点。
不过有专家称,《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是2009年7月2日发布的,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等,只设计了概括性条款。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对此表示,巡视条例的修改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说明中央要将这一年来的巡视工作经验加以制度化。
“必须把国有企业放进来。”张希贤认为,一个国企管的钱比省长管的还多,应该接受重点巡视。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则强调:“在资金密集、权力密集、工程密集区域,往往是腐败集中的地方,采取巡视制度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必需的。”
作为国企的出资人,外界都很关心国资委这个“老板”的态度。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说,遏制央企的腐败势头,不仅需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监管,也需要加强中央巡视等外部监督力度。对重要央企应该实现全覆盖、不间断的巡视,这样才能让腐败分子无立足之地,避免国有资产沦为少数人的“唐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