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标准编制。根据国内基础研究工作及IEC标准修订情况,滚动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与和指导短路电流企业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2.基础研究。研究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和分析技术,研究直流近区短路电流控制技术,研究短路电流规划和运行控制技术,研究配电网、大型石化和钢铁典型企业短路电流分析技术,研究微网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分析技术。
3.仿真及试验验证技术研究。研究短路电流计算试验模拟技术、现场验证技术。
(二十)全国高压电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本专业技术领域标准化重点领域有:
1.高压电气安全名词术语;
2.高压电工设备安全要求;
3.电力建设安全要求;
4.高压电气安全管理及安全工作要求;
5.高压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要求;
6.用于电气安全的设备及装置;
7.用于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材料、设备及测试测量仪器设备;
8.电力安全工器具,用于电力安全的器材、人身防护用品的设计、制造、使用、保管、检测和试验等;
9.用于电气新领域(如风电、太阳能等)材料、设备的安全要求;
10.配网安全方面标准,如配网生产安全;
11.跟踪国际电气安全标准(不仅限于IEC/TC99),适时转化,引入中国。
(二十一)全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电力行业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本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是±800kV及以下标准的梳理整合、复审修订和±1100kV探索性研究,以及柔性直流标准。
(二十二)全国智能电网用户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结合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要求,针对工业、公共建筑、商业及居民用户与智能电网信息交互的实际需求,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应包括智能电网用户接口、电力需求响应、能效管理等。
1.智能电网用户接口
针对电网公司开展用能信息采集、用户能源托管、电能替代等业务的实际需求,研究电网公司所属业务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接口,制定相关接口规范,为开展相应业务奠定技术基础。针对能源服务商开展用户用能信息采集、用户能源托管等业务的实际需求,研究能源服务商所述业务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接口,制定相关接口规范及产品标准,为开展相应能源服务业务提供技术参考。设计智能用电相关需求侧系统(设备)信息模型,为提高智能用电业务系统互操作性奠定基础。
2.电力需求响应
电力需求响应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售电侧市场改革重点关注的技术方向,主要包括系统、终端、接口、效果验证、业务管理五个方面的标准化需求;通过总结电力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按照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研究与制定工作;开展需求响应一致性测试与认证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为国内需求响应技术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3.能效管理
能效管理是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手段,能效管理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系统、终端设备提供支撑,围绕低碳发展的理念,针对工商业以及居民用户开展关键设备、系统等方面技术规范制定,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稳步促进能效管理业务发展。
(二十三)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三五期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将围绕以下领域开展工作:
1.充电设施安全要求标准。将全面修订充电设备标准,进一步提高充电设备的安全、电磁兼容指标,制定安全性验收规范,提高行业设备技术水平;
2.充电服务平台信息互联。进一步建立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制定互联互通标准、检测规范;
3.制定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构建无线充电标准体系,制定无线充电关键技术标准,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行业应用;
4.制定大功率充电、移动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标准;
5.完善电池更换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