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没有直接的口号,但是他身上的某种情结,能在他的一些关键词里观察到:贵州贫苦山区、教师家庭、7兄妹、长子、大学、建筑工程、基建工程兵……
让我事后诸葛地总结一下,分析出任正非思维里感性的部分:这是一个对苦难有痛感、坚韧、有危机感、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人;这是一个拥有“长子情结”的人,有强烈的家族、社会、国家责任意识;这是一个崇尚结构、工程、力学的人,明白罗马不会一日建成;这是一个不易被变动不居的现象界诱惑的人,常体现为强大的责任感与掌控力。
我接触过多家台湾企业高管,他们提及大陆企业,让他们敬畏的人,首选是任正非。联发科高管对我说,创始人蔡明介专门组织决策层学习任正非的每一篇文章。郭台铭前不久专门为华为喊号,要求台湾当地对它的产品与服务立即开放,这与他对小米的评价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中国企业家集体宣扬价值观,宣扬商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我觉得不是无所凭依。一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里,到了涌现全球企业管理标杆的时刻。80年代,日企管理引领风潮,90年代,台企也曾被视为标杆,新世纪里,韩企尤其三星被视作为标杆,在一个融合时代,中国市场有什么理由不能出现引领全球的企业与企管思想呢?
那些不熟悉华为主业现状、ICT产业现状,无视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现有地位,纠缠于接班人、IPO,纠缠于股份的等边角的言论,是无法看到一个关键窗口期的华为的。任正非的战略的战略自信,其实正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自信,只是大众、传媒还有些不适应。他们对病入膏肓的西方商业理念的委婉反拨,在这个异化的时代,充满不安的时代,让我觉察到了中国企业、中国产业的巨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