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例子也能说明IPO后的企业危机。斯坦福大学教授沙伊˙伯恩斯坦追踪了近2000家上市科技公司后,给出这样一个数字:公司上市之后创新能力会下降40%。难道这不足以发人深思么?
当然不是否认IPO的价值。任正非明白这问题致命处。不去IPO,华为员工就容易被腾讯们或者将要IPO的企业挖角,挡不住。但他认为,IPO虽能造富大批员工,但可能会让人越来越怠惰,失去奋斗者本质色彩。
我认为他的表达就是一种立场的宣示。任正非的难处,根本就不在于华为IPO,而是在一个造富效应泛滥的环境,如何通过多重激励对冲、转移员工的财富冲动,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打破天花板。
这就需要华为澄清自己的战略,并表达出永续经营的信心,否则,几万的兄弟们,怎么会持续卖命的动力呢?光靠金钱诱惑来打鸡血,只能支撑一时,不能支撑一世。
我认为,这就是任正非媒体首秀的价值。这是华为战略转折的关口,当它改变直销模式,开始全力借助合作伙伴拓展企业市场、消费端市场的时候,当造富效应弥漫的时刻,任正非必须站出来,让外界看到一个充满战略自信的华为。
单纯看任正非的言论,可能有些单薄。如果你将柳传志、马云等人过去一年传递的信息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中国民族企业家一种集体的宣誓。
阿里虽被外资渗透,但马云们不妥协、坚持合伙人制的立场,将“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写出招股说明书,我觉得本身就是在表达一种立场,唯有对企业灌注责任意识,而不被所谓“为投资人服务”理念左右,它才有真正的未来。
柳传志强调的主人翁精神,发动机文化,与此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