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任正非媒体首秀:危机流露还是战略自信?(图)(3)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新浪专栏  作者:王如晨  2014/6/23 12:00:28  我要投稿  

我认同他的看法。一种商业模式被OTT,无法延续暴利,但往往会促成巨大整合机会,给后发者若拥有持续的原始创新能力,反而比早期的领头羊更能产生巨大的杠杆效应。

我认为这就是华为的战略地位。爱立信、思科的管道化危机其实更深。它们还比华为多两重压力:一是上市公司追求短期效益,微利生意会被所谓投资人视为负资产;二是中国“去IOE”影响。华为其实迎来许多增长机会。

无论任何时候,基础的服务设施都不可或缺。华为这业务已是全球老二,没有理由弱化自己的优势。OTT虽美,你还是要嫁接在“铁皮”生意之上。任正非说它是铁皮生意,其实是一种钝感力的战略自信。

我这可不是否认华为存在管道化危机,认同坐守运营商网络业务就能一劳永逸,而是说,首先你必须看到它的战略地位,然后再考虑开拓新的业务模式。

任正非早就意识到了。2011年,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独立,后来提出“云、管、端”发展模式,都是他的意思。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华为做出的危机响应。

这个响应很容易被人误解。当华为手机大卖时,外界以为它会成为苹果了。去年,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570亿,更是加深了这一印象。

在我看来,它根本算不上驱动华为成长的核心力量。这跟华为战略定位有关,“云管端”里,终端固然不可或缺,能创造庞大营收,增加消费接触面,放大品牌影响力,强化入口布局,但它不过华为技术与服务集成的输出窗口,短期只能带来规模效应,缺少利润贡献。

而任正非根本就不是一个崇尚规模的人,他在意的是华为的技术立身基石与健康的体质。

驱动华为增长的核心力量,我以为是目前的“小不点”企业业务。2013年,它的营收是152亿,占比不到8%。但是,上周现场访问后,我感受到了一个拥有核心技术、加速渗入政府与关键行业、贴近民生的华为,未来,它会更像IBM、GE、西门子式的企业,绝不会是苹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