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产品路径,却走向不同的结局。原因为何?
首先,两家企业的高层管理水平,有高下之别。在Tesla之前,艾伦-穆斯克早已有了一连串辉煌的创业经历。他深谙产品推广的秘诀,本人也一直很高调,在公众眼中,他是成功的硅谷高富帅。穆斯克一直以IT的思路推广自己的产品,是一个很强的产品推广者。
穆斯克在包括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等这些关系企业发展的大战略上,主张要跳出汽车圈去看问题。所以,在Tesla,高层管理者基本不用传统汽车行业出来的人。但Tesla的中层管理者,这些具体执行者却是深谙汽车行业的人。
与之相比,菲斯克是一个很出色的产品设计师,却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可以说,菲斯克的管理一塌糊涂。今年菲斯克被迫出走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就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
2012年10月,受飓风桑迪的影响,运送途中停放在纽约港仓库的约300辆Karma电动汽车被洪水浸泡受损,损失高达3200万美元。而这批车辆在之前并没有购买任何保险,这显然是管理者缺乏经验所致。
当然,菲斯克今天之所以走到破产的窘境,除了缺少资金和管理混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未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
菲斯克公司是由菲斯克汽车设计公司(FiskerCoachbuild)和量子技术公司(QuantumTechnologies)合资成立的。而电动车的关键技术,如动力控制和管理系统、动力转换和整合系统,所有权都属于量子技术公司,菲斯克只有使用权。
这是菲斯克与Tesla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不少竞购者中途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电动车的核心技术,菲斯克就不得不严重依赖供应商,这样就给产品质量带来很多隐患。这导致了Karma电动汽车的供货时间比预计的时间大约晚了一年半,而且上市以后,就因为电池与冷却风扇等质量问题导致数度召回。
此外,由于菲斯克Karma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是A123Systems提供的,该公司倒闭之后就中断了对菲斯克供货。受其影响,从2012年底开始,菲斯克无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