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太平洋能源峰会开幕的前几天,我还没有想好在会上到底要讲什么内容,恰好这时收到了一位14岁印度中学生Navshaid的来信。
说起来,这个印度小伙伴的来信真的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惊呆了:来信不是email发来的pdf文件,而是整整打印了三张A4纸通过熟人辗转送到我办公室的。信中提到作为学校本学期的一个课题,他们正在做一个Advocating for Change(倡导变革)的研究,关注亚太地区能源以及相关的气候变化问题,呼吁亚洲开发银行推动其成员国降低对化石能源的补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亚太人民造福。
这封来信,无论从内容还是文风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在14-5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所不能想像的。从我个人来说,从三十多年前赴法国留学攻读能源经济博士,此后作为国际发展援助金融机构的员工先后在东非、南部非洲、东南亚、南亚发展中国家从事能源扶贫项目的贷款投资已经25年了。这期间,我离开依然处于贫穷落后状况的非洲回到被世人视为经济蓬勃典范的亚洲,但我却注意到,其实,一直到今天亚洲国家无电人口依然高达6亿,超过了非洲的无电人口。纵观亚太地区能源面临的严峻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打个比方来说,我觉得可以用九道“命门”来描述:三个“要命”、三个“宿命”、三个“革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