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要命”的能源挑战:基本供应不足、发电成本过高、污染问题严重
先说三个“要命”。我走过许多亚太发展中国家,我发现从他们所面临的能源挑战的角度来看,可以大致把这些国家分为三类:
第一类,这些国家还没有解决人民生活所需基本的能源供应问题。比如,印度尚有将近3亿人口没有用上电;即便是那些已经通电的区域,电力供应服务也很不稳定。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差开会,往往说着说着话就停电了,但是没有任何人会有露出丝毫的讶异,business as usual,连说话的节奏都不会被打乱。2012年7月底印度全国范围大面积停电,成为国际媒体上的大新闻,但是有相当多的印度的亲们当时并没有感到这一次有什么特别,因为断电本来就是当地的家常便饭。再加上亚洲还有18亿人口使用传统的秸杆烧火做饭,这都是access问题,属于基本生存需求,可以说是一条“要命”的挑战。
第二类,在亚太地区还有一些国家他们的电力普及率和供应稳定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是发电成本、用电价格过高,不但影响到了本国企业的竞争性,更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负担能力。比如,菲律宾和马尔代夫。预计菲律宾到2015年底基本上可以实现村村通电,但是电价水平在亚洲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我这次来开会前刚交了电费,马尼拉这个月每度电高达17美分,而农村地区的电费水平比马尼拉地区还要高一些。还有马尔代夫的例子,这是一个岛国,也已经实现了100%的居民户通电,但是这里的发电成本高达每度电30-60美分之间,比光伏发电成本还高。政府不得不每年为发电企业提供超过高1亿美元的补贴。虽然马尔代夫旅游收入不薄,但是如此高昂的补贴还是难以为继。这是一个承受能力(affordability)问题,用不用得起能源不是一个小问题,其实事关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因为能源安全的定义本身就是“以合理的价格确保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securing the amount of energy required for people’s lives at an affordable price);而且也涉及到社会稳定的问题,在亚洲一些地区(当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因能源涨价或取消补贴而引发的骚乱甚至流血冲突过去时有耳闻。所以说,能源的承受能力也同样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第三类,这类国家能源供应的access问题已经完全解决,而且能源价格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或者说基本上可承受(affordable),比如我们中国。我查了一下上个月我在北京的家电费,已经是进入第二阶梯的电价,平均每度电约为8美分,比菲律宾便宜得多了。中国可以说是发展中国家解决能源供应的典范。可是问题来了,正是在这个既有accessibility,也有affordability的地方,出现了挥之不去的雾霾问题。北京雾霾最严重那些日子里的时候被西方媒体称为“空气末日”(airpocalypse,由air和表示世界末日的apocalypse拼缀而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2年,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环境(室外)空气污染估计导致全世界370万人过早死亡。这些过早死亡中约88%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这是一个涉及环境和人类生存的sustainability问题,毫无疑问又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