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能源将面临的三个“宿命”:20年内化石能源主导、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需要巨额投资
以上所说的这三个“要命”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在亚太能源未来在中期内发展的三个无法改变的"宿命",无论我们喜欢与否,该来的都会要来,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换句话说也就是个“认命”的事。
第一个宿命:在未来20年内化石能源仍然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以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结果(Energy Outlook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来看:
1.如果亚洲各国对于能源的投资采取business as usual(BAU,一切照旧)的态度的话,那么到2035年亚太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到2035年所占比例约为83%,其中煤炭占43%。
2.如果亚太发展中国家加大对节能、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那么在超越BAU的“替代情境”(alternative scenario)下,到2035年亚太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的比例依然高达74%,其中煤炭占37.8%。在此情境下,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只占到16%。
3.如果仅看发电部门,在BAU的情境下,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占到大约72%(煤电占到55%)。即便在“替代情境”下,化石能源发电量仍占52%(煤电占38%),可再生能源发电约占31%。
这是第一个“宿命”,即到2035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主导能源。
第二个宿命:在未来二十年内,亚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碳排放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碳排放都将持续增长。
1.在BAU情境下,亚太发展中国家2035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比2010年增加75%,人均碳排放也从2010年的3.14吨增加到4.62吨。
2.在大力发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情境”下,2035年亚太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也将比2010年增长26%,而人均碳排放也将增至3.33吨。
3.在亚太发展中国家依然要满足老百姓基本能源需求而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碳排放的增加是亚太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也可以说一个“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