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信息显示,今年年内,青海省内以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锂为主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将超过1万吨,以青海新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产量将超过300亿安时。
而从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编制的以锂动力电池为核心的“十二五”锂产业发展规划来看,青海锂产业的长期规划涵盖了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储能电池、动力电池、金属锂、高档锂盐等完整的锂产业建设项目。
“根据青海省发展锂产业设想,青海的盐湖锂资源要全部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在青海就地转化,提高资源转化效益。”乔宏志说,最近几年青海将继续扩大锂产业下游产业规模,通过下游产业市场迅速扩张倒逼上游锂资源上产达产。
李小松分析认为,资源开发尤其是盐湖锂资源综合开发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过程。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青海打造锂产业全产业链的条件已相对完备,在产业基础和核心技术攻关已经取得突破的情况下,整个产业链相关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正在举行的首届环青海湖(国际)电动汽车挑战赛通过赛事活动,充分展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站与储能等电动汽车产业链上多环节的先进技术,吸引全球相关机构、电动车厂商和经销商、供应商关注和参与青海锂产业链的发展,其主旨也在于进一步加快推动盐湖锂资源综合利用步伐,打造全产业链,拉动电动汽车和相关产业发展。
打造锂产业全产业链仍需要破解系统技术等三大“瓶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锂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基础来看,目前青海已经形成了从碳酸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到高档电解铜箔、铝化成箔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发展以锂电池为核心的锂产业的条件。但从整个产业链条的衔接和产业融合来看,青海打造锂产业全产业链仍然面临三大“瓶颈”。
首先,碳酸锂的生产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的三家碳酸锂生产企业,青海中信国安两条碳酸锂生产线的达产率只有25%,青海锂业装置的达产率只有33%,而青海盐湖集团旗下蓝科锂业虽建成了万吨碳酸锂生产装置,但因部分技术尚未解决也不能达产。
“青海盐湖锂资源中的高锂镁比特点加大了盐湖锂资源开发工业化的难度,目前核心技术已经突破,产品也已经出来。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李小松说。
其次,青海锂资源开发还仅限于采矿和初加工阶段,碳酸锂品种单一,且上下游产业发展脱节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已经拥有锂资源的企业对下游产业投资不足,而一些在锂电池生产上积累了相当经验和技术的企业却因无法掌握锂上游资源而投资信心不足。
第三,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企业间合作融合不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比较低,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而且部分锂资源开发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矿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