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资源开发领域专家、青海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小松认为,从资源优势上来讲,青海发展锂产业的优势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除此之外,青藏高原少雨干燥、氧气稀薄的独特气候条件,也为锂产业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
“锂电池生产过程中,干燥和防氧化是两大关键环节,而青海独特的气候条件恰好同时兼备这两个条件。”李小松说,有资源条件,又有客观环境优势,所以青海在打造锂产业全产业链和全国最大的锂产业基地方面具备“双重优势”。
依托丰富的盐湖锂资源优势、客观气候环境优势和既有产业基础,2009年,青海省出台的《青海省新材料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和之后出台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青海将以盐湖碳酸锂产业为基础,着重发展从锂离子正极材料、电池负极材料、电池配套产业到电池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按照远期规划,青海锂产业的产业规模要达到千亿元的产值规模。”乔弘志说。
做大下游产业市场倒逼上游资源开发
盐湖提锂技术的突破让青海一举跻身于我国碳酸锂生产大省。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青海中信国安东台吉乃尔1万吨碳酸锂装置和青海锂业因资源整合而停产的情况下,2013年,青海碳酸锂的实际产量仍然超过了6000吨。
“相对于上游碳酸锂的开发,青海锂产业的下游延伸产业起步比较迟,如果不能进行及时补链,青海锂产业仍然不能摆脱原材料型的初级工业困境,好在下游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发展特别快。”青海绿草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珑说。
王珑介绍,他的企业原来从事矿产资源开发,正是看到了青海锂产业发展广阔前景,他的企业从2012年开始转行进入锂电池行业。从2012年投资建厂,到2013年6月试产。目前,绿草地已经建成一期日产2万只单体电池产能。
据介绍,2011年以来,青海借助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国内其他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平台,先后引进了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锂电池供应商——新能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拥有一系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成果的企业,从事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动力及储能正极材料等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逐步构建起了除电解液和隔膜材料之外相对完整的锂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