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 王秉刚
不要对电动汽车形成“唱衰”思维
如果是因为不可预见的外力撞击,我们应该对电动车的起火持宽容态度,尽管它们作为电动车的先期产品,注定要承受种种的质疑和误解。就像之前比亚迪e6出租车被撞一样,对方接近200公里时速飙车本身已经严重违法,被撞的即便是传统汽车也会车毁人亡。
每一次着火事件总会引起人们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质疑,这是人们过往对电动汽车的一种惯性思维模式。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国家已经把发展纯电动汽车放在了战略重点来布局,影响纯电动汽车普及竞争的瓶颈也会逐步解决,电动汽车在实际运营中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性能安全问题,这些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来逐步完善。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宋健
技术有瓶颈的汽车产品别太着急投放市场
纯电动汽车在当前的环境下还不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毕竟很多技术现在还处于研究的阶段。我觉得不能大规模应用原因有几点:首先车用电池安全性还没有完全解决,第二个是车用电池的能量比,功率比现在还不适合于在汽车上应用。比如说像比亚迪,它一旦装600到800公斤电池,车辆重量就增加了40%左右,这样的话安全隐患会很大,因为这么多的电池,这么多的电池就不容易布置在很安全的地方。
另外,纯电动汽车需要很高的电压支撑,不要以为在电控系统上做了绝缘保护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一旦撞了车,谁敢保证它的线头会不会搭在汽车上,坐在车里的人可能没撞死,却被电死或者烧死。这里面有一系列安全性的问题需要去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