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某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锂离子电池因技术路线不同,在全球范围内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虽然企业之间的电池和电控系统都不尽相同,但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电池都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因为从原理来讲,包括能量密度、放电功率以及电池组的包裹性和使用过程发生碰撞所发生的高压电伏,都是威胁电动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但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从根本上系统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解决电池短路无非就是降低电压、提高电流,使用更粗的保险丝。但是这一策略在一些电线插头或者其他固定型电池上还可以使用,像车用电池这样庞大的电池组,不可能将所有的电池加上保险丝或者降低电流,而且电池柱正负极之间也无法添加保险丝,所以短路的问题目前不好解决。”
“特斯拉花巨资研发出来的电控系统,现在看来也只能是在电池燃烧后,确保燃烧面积不再过快蔓延,可以说最终也只能起到被动安全的作用”,采访即将结束时王子冬再次强调,“这说明再强大的电控系统只能起到一个缓解燃烧蔓延的作用。电池本身意外短路难题不攻克,电动汽车发生意外短路致使燃烧的事故将有可能再次上演。”
专家言论
可预测性是解决电池短路的难题
目前几乎所有具备生产资质的电动汽车企业的产品,在出厂之前都曾对车用电池做过挤压、穿刺、火烧等数十项极限测试,都没有发生起火燃烧现象。但测试项目再全面,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故事先再现。
例如之前杭州自燃的众泰电动出租车电池,事先曾在动力电池测试中心做过苛刻的火烧试验,不停地烧了2小时50分钟才被点燃,没想到仍未避免自燃的发生。所以车用电池短路的隐患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可能是撞击造成外电路短路,保护系统来不及启动;也可能是受外力导致电池正负极连接发生短路着火,例如这几次特斯拉的着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