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东北之困是“三北”地区乃至全国能源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电源与负荷极不匹配,电源规划建设无序,网源建设缺乏协调,业界期盼新能源局积极解题
“咋整,看不到希望啊,索性我们还比吉林风电企业好一点儿,还有他们给咱垫底呢。”黑龙江某风电企业负责人苦中作乐,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的确,东北地区的风电从未像今天这样令人揪心过。
国家能源局日前下发的文件显示,2012年东北四省区风电利用小时数全部走低。黑龙江为1780小时,同比减少228小时;吉林为1420小时,同比减少190小时;辽宁为1732小时,同比减少70小时;蒙东为1499小时,同比减少364小时。东北成我国风电弃风限电“重灾区”,其弃风限电量合计占我国风电弃风限电量的一半——100亿度。
但事实上,《中国能源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东北风电之困暴露的不仅是我国风电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更是我国近年来能源发展战略中矛盾和焦点的集中反映。
“大电源,小负荷”的东北样本:
电源超“负荷”倍增
截至2012年底,东北地区火电装机7720万千瓦,水电装机890万千瓦,风电装机1840万千瓦,总装机超过1亿千瓦,但该区域最高负荷仅为6000万千瓦,这就意味着,东北地区仅火电装机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地负荷。
局部地区这一情况更加严重。蒙东呼伦贝尔地区电力总装机808万千瓦,而负荷仅为77万千瓦,加上当地处于高寒地带供暖时间长,外送情况也不乐观,该区域自然成为蒙东2012年风电限电最为严重的地方,风电年利用小时数仅为1135小时,同比减少904小时。
东北四省区电源建设和负荷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蒙东资源丰富是能源外送基地,黑龙江也是能源大省,吉林基本自给自足,辽宁是纯粹受端。总体来看,目前东北地区的负荷增长缓慢,而电源却呈现增长加速度。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再以蒙东为例,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玉胜告诉记者,2012年蒙东电力总装机为2151万千瓦,同比增长7.35%。当地2012年最高负荷为403万千瓦,较之2011年的389万千瓦只是微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