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外送:另一个希望?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电源企业、电网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均表示,除了积极推动风电本地消纳之外,还将希望寄托在外送通道即特高压输电的建设上。目前,东北电网仅通过一条±500kV直流“背靠背”与华北电网相连,据称年底通道容量可达300万千瓦。“但相对来说,还只是一条细细的管子。”
前文提到的黑龙江风电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我们也在探索本地消纳的办法,同时还希望能够建立通道,把电送出去,这电浪费得太可惜了。”
陈玉胜也告诉记者:“建设500千伏变电站的送电方向只能是辽宁,应该将蒙东电力外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放到华北、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以特高压实现绿色能源的跨区消纳。”
该观点得到了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的认可。他说:“东北的风电规划规模很大,试图在本区域内完全解决消纳问题是走不通的。我国的风电和煤电、水电一样,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因此,也要把三北风电的消纳市场扩大到全国范围内。”
目前,东北地区风电总装机1840万千瓦,按照规划,到2015年将达2600万千瓦,到2020年将达5800万千瓦。白建华表示,届时将有一半以上即30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需要外送。“风电能量密度低,单位装机容量的发电量少,东北四省区装机占比约20%,电量占比约7%-8%。系统运行需要实时电力平衡,如果风电出力占电力负荷的比重过高,当在某些时段其他机组调节达到极限时,仍难于实现供需相等,系统平衡就出现困难。丹麦风电比例高也是在欧洲电网进行平衡的,因此,风电无论接入主网还是配电网,只要达到一定比例,就需要跨区域调节。”
白建华说:“目前风电的问题不是优化调度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在电力固定资产扩展时未充分考虑风电快速发展对跨区输电的要求,将风电市场限制在当地,通过调度调节只能是补救的手段。未来通过特高压建设,将东北风电市场扩大到‘三华’市场,风电比例就会没那么大,无论从电量和装机上占比都会较小,在‘三华’市场比较容易消纳。”
记者在最新出版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辅导读本》中发现,“十二五”期间,东北地区并没有建设特高压的规划。但据了解,国网公司已经开始对东北地区的特高压规划发展进行研究。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4-7回特高压线路,将基本能够解决当地风电和部分煤电的送出问题。
电源建设统筹协调至关重要
“厂网分开以来,我国未能建立起适应新体制的电力行业规划管理机制,电力投资缺乏科学引导,出现了电源布局与能源资源、电力需求格局不协调,电源与电网不协调,电力建设与需求增长不协调的问题。直接导致电力企业盲目投资,负债率攀升、煤电运紧张,风电难以消纳等现象。规划缺失给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长远影响。”一位电力行业专家忧心忡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