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亿千瓦。目前,各地特别是“三北”地区仍在根据各自资源情况和经济发展需求”积极”规划和要求电源建设。
再以风电弃风限电另一重灾区吉林为例。该省最大负荷约为900万千瓦,但热电机组装机已经超过1000万千瓦,不包含常规火电机组。一到冬季,吉林省内连热电机组都无法调度,更何况风电。记者发现,吉林省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该省能源”十二五”规划上明确表示:“电源结构不尽合理,火电装机容量所占比重较大,且火电机组大部分为供热机组,在冬季小负荷方式下系统调峰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吉林省将在“十二五”期间优化电源结构,促进风电、核电等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按照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争取开工建设靖宇赤松核电站一期工程,并着手第二座核电站前期工作。”
“辽宁真的需要核电吗?吉林也真的需要核电吗?吉林风电都发出来,上了核电,本地电源结构进一步清洁了,但风电不是更发不出来了?”在采访中,业内专家、企业人士对于东北能源发展现状莫衷一是,但观点的交集是,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北能源发展战略中矛盾最集中和极端的暴露,不可忽视。不能因此否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但却需要接下来做好统筹协调和规划。
“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替代化石能源节能减排。”一位能源专家表示,“现在需要做的是了解清楚,我国到底需要多少能源供应,如何能够体现出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体系中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
针对东北眼下的问题,一些专家认为:“除了上调峰电源外,要严控其他各种电源建设,尤其是不参与调峰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的建设。必要时可以将一些火电厂停机做备用电厂,等待东北经济再次起飞。”但是,在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停滞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起经济合理的电力辅助服务的补偿机制,是目前最大的障碍。
为避免风电限电的情况进一步加剧,3月份发布的“十二五”第三批的风电拟核准计划中,东北地区只有辽宁有5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其他省(区)仅有促进风电消纳示范项目。但风电发展眼下的踏步只是权宜之计,如何解决电源布局与电力需求格局不协调、电源与电网不协调、电力建设与需求增长不协调、新能源发展与传统能源不平衡的问题,或许是摆在正在重组的新国家能源局面前最急迫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