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注能源变革时代背景,坚守大国之道
建立人类共有共享的社会基础设施,将改变人们生存的不公正感。虽然没有人会对社会公正永远感到满足,但社会基础设施的变化和进步必然会使人们对公正的要求产生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将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高效控制,给人们带来生活利益和社会格局程度提高的变化,这将是在基本满足广大民众生活需要之上的变化,是改变人们追求欲望的变化。
国家与国家之间,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都不可能跳出基于现实功利主义的抉择。在国际贸易中,表现为贸易保护和政治壁垒;同一个国家内部,表现为地方保护和产业竞争。这种狭隘的局部利益观点,往往赢得民族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的赞同,也给个体狂热发展提供了理由。以利益攫取的角度,从局部和短期来看,某些国家和地方的人们仿佛占了便宜,但从人类资源利用效率上来观察,从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来思考,却是得一损十的赔本买卖。能源互联网,必然也面临着能否打破现有利益格局的严峻问题。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推动的全国电力联网工程,将现有的建设成本高、配置效率较低的区域同步电网,以及落后的无法满足电气化生活需要的城乡电网升级为综合效益高、配置范围更大、传输效率更高的全国性特高压电网和可靠的智能配电网,将能源传输“点对点”模式变革为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传输模式,这不仅仅是电力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能源发展的革命。这项“功不在当代,利却在千秋”的事业,虽遭遇某些观念和利益上的纠葛,但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强有力的支持。这说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路途艰辛,却前景光明。
中国有一句古话,找到了路就不要怕路远。能源互联网必然和信息互联网、交通网一样,成为未来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活共同富裕的必需品。这需要全球致力于能源变革的有识之士共同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宏伟的科学构想,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可以采取“全球规划、立体构架、试点推进”的模式逐步推进。全球规划就是要基于全球清洁能源分布,各国在全球能源供需中的定位和作用,建立能源互联网的资本、技术协调运营机构,全面规划能源互联网的基本体系建设。立体构架就是要采取一次能源网和二次能源网相协调的布局设置,分别为以输送油、气为主的道路、管网和以输送电力的网络通盘布局,优先发展以风力、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试点推进就是要在某一个国家内或者某一地区的各国之间,先行先试,由线及面,示范推广,全球铺开。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国家间、组织间、企业间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相互沟通、协调合作、互利共赢。地球上化石能源日渐消耗,不可再生,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缺电问题,消除贫困,缩小地区差异,抑制国际争端,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对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地球环境容量的过度占用,造成了今天世界性资源缺乏和全球生态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灾难,严重压缩了未来全球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的空间。发展中国家绝不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以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和以生态环境损坏为代价的工业化模式,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消费,不断改善能源结构,逐渐向可再生能源体系过渡。
面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2015年9月26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中国倡议,内涵十分丰富,对于落实能源发展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