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胸怀大格局,发挥能源互联网社会基础设施功能
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政治制度,人们思想和意志的独立自由,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统一成一个国家、统一到一种文化和政治体制之下。但商业合作,物质财富的有序流动却符合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甚至任何人的需求。人们通过对话建立的精神联系,远不及利益共享所具有的物理联系功能。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有共享基础设施的全球金融系统、科技信息交换交流系统、物流交通系统等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表明,到目前为止,对人类发展贡献巨大的仍然是全球共有共享共管的社会基础设施,而非各种文明的冲突、阶级及政治意义上意识形态的冲突所能够产生和可能产生的规则。当然,这些规则具有上层建筑的内涵,是人类社会的大格局所在,因此人类真正智慧还应当在于加快实施包括能源电力系统互联互通在内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将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形成以电为中心、以清洁能源为主导、能源全球配置,巨大且开放的电力市场,成为人类电气化生活的可靠保障。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大规模、高效率开发利用各类清洁能源,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生活享有充足、清洁、廉价、高效、便捷的能源供应,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可靠的社会基础设施,为全人类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能源互联网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基础设施。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近0.9℃。如果能源内涵和供给方式不进行彻底变革,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带来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等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过去20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谈判,采用碳减排、碳定价、碳交易、碳关税等方式解决问题。如此艰难的利益对话和沟通,到头来却实际在浪费资源、维持现状、徘徊不前。以科技和工程智慧创造的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基本建成时,清洁能源发电比重将达到80%以上,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到那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左右,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电网科学发展的自然趋势。纵观历史进程,世界能源发展呈现低碳、高效、大范围配置的总体趋势,世界电网发展遵循电压等级由低到高、互联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的客观规律。目前,世界上已发展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等跨国互联大电网,我国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这些都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全球能源互联网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2020年前后,各种电力储能技术将会实现重大突破,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竞争力有望超过化石能源,成本亦将大幅下降,真正实现输送和使用电力方式的跨越式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