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 储能已成为人类有效利用能源最后一公里。”储能不仅可以提高常规发电和输电的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动、调峰调频,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迄今为止,储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有许多实际工程和示范应用。同时,围绕“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易回收”的研发应用目标,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中国国务院2014年11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将储能明确列入9个重点创新领域,大容量储能和氢能列入20个重点创新方向,通过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国务院2015年3月1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融合的先进储能技术,提高系统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2015年1月国家能源局也启动了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的研究。国家发改委2015年7月28日发布《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大压缩空气储能、大容量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技术研发力度,开展规模化储能试点, 大容量储能应用被列入四大工程之一。因此,作为影响未来能源大格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能源革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储能产业发展的前列,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导向、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产业发展,意图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抢占全球储能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欧盟许多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投资和引进储能技术、建设各类储能项目,研究和开发前沿储能技术,并在电力发电及输配、离网孤岛应用及智能微电网中积极推广和利用储能技术。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储能市场已全面启动,开始进入第一轮爆发增长期。
纵观全球储能项目的实施情况,整个产业总体在向前发展,市场也逐渐扩大,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的新兴产业。我国正处在能源革命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想打破能源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储能产业。
中国储能产业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一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在多个领域实现工业示范,若干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十二五”项目部署,已经形成了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链,液流、钠硫、超临界压缩空气等技术成熟度显著提高,为后续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初步掌握了储能技术在电网调峰、调频、工业节能、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中的系统应用技术。另外,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原理储能技术,例如锂浆料电池、锂液流电池、钠基电池、锂硫电池、锂空电池等技术,其相关研发进展十分迅速;蓄热储能、超级电容器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