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调峰是拉动储能需求另一动力。德国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较高,导致电力供应在时间上出现较大的波动。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风力、太阳能、水力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占德国总发电量的31%。以光照条件最好的2014年6月9日为例,当日光伏发电占德国总负荷比例最高时刻高达42.7%,白天平均比例也高于10%。但是无光照时间,德国电力出现紧缺。
目前德国解决电力供应不均衡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与邻国法国、丹麦等国家电力资源输送。法国的核电比例较高、而丹麦的风电资源更为丰富,核电的发电效率受自然条件非常小,而风电的发电高峰时间在晚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电力互补的格局。德国在白天日照充分时间向邻国输电,而到了晚间至次日凌晨,则由法国、丹麦等国向德国输电。
可再生能源供给不均衡特性孕育了储能的新市场,电网配套储能电站,一方面可以缓解夜间无光照导致的电力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发达国家的峰谷电价比例一般在1:0.2-1:0.3左右,按此估算,德国居民端峰谷电价差基本可以覆盖储能成本。
3、日本:2014年出台锂电池储能补贴政策
日本自福岛事故后开始对储能行业进行重点扶持,开展了许多项目降低储能成本。包括风电项目、车载电池、固定式储能电池、电池材料技术评价等,涉及的储能技术有锂电池、镍氢电池和钒电池等。
2014年3月,日本经产省发起了新一轮针对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补贴计划,共划拨了100亿日元,给予购买者购买系统价格2/3的资金补贴。其中,家庭用户的补贴上限为100万日元,商业用户的补贴上限则为1亿日元,同时,只有满足系统容量≥1kWh,以及获得国家可持续开放创新计划的SII技术认证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才能够申请这笔补贴。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开展这项计划可以借助储能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有效地管理峰值负荷、提高电力稳定性,同时帮助政府衡量大规模生产对电池成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