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通知,批复同意将贵州省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至此,我国已经在7个省份启动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输配电价改革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今年1月,深圳市率先启动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式破冰。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我国输配电价改革进展如何?亟待突破哪些体制机制障碍?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
试点范围扩大至七省份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贵州省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并要求贵州省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电网企业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
“贵州省具备了启动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条件,也有开展试点的现实需求。”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处处长别志刚告诉记者,自2002年以来,贵州省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电力产业逐步做大,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目前贵州全省电网统调装机容量3756万千瓦,2014年省内发、用电量分别为1378亿千瓦时和886亿千瓦时。西电东送规模快速扩大,2014年完成送电量411亿千瓦时。
不过,贵州省电力行业在进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也进入了矛盾高发期。贵州省上游电煤产业、发供电企业一直到下游电力用户之间利益矛盾尖锐;市场交易机制缺失,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受到制约;电网企业集购输售电为一体、调度交易为一身,电网网运分开有待解决;作为西电东送工程的资源开发地与输入地共享开发利益的机制不健全,且电价矛盾日益增加,东西部共享电力发展利益难以实现等。
别志刚表示,为有效缓解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拓展电力市场,降低交易成本,贵州电力行业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向改革要红利。因此,贵州省决定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启动输配电价,为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早在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印发通知,决定在广东深圳市、内蒙古西部试点的基础上,将安徽、湖北、宁夏、云南省(区)列入先期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分析说,这4个试点省份处于不同的区域,都需要向外送电,能更好地反映输电成本;同时,由于资源禀赋不同,电源构成也不同,几乎能涵盖我国所有的发电方式,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