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问题有目共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经济受制于产油国……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开始了能源转型之路,从传统以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过渡,我国也不例外。不久前,中国、丹麦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研究报告,报告提出了2020年、2030年、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发展情景。
按照研究设计的情景,到2050年,电力占整个终端能源消费60%以上,电力供应中非化石能源发展占比达到91%,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86%。如果以上目标能够实现,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的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将低于1980年的排放水平。
能源转型意味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然而即便在可再生能源占比尚不够高的今天,关于弃风、弃光等报道就不绝于耳。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德能源转型论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指出,“并网问题”是我国能源转型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转变观念
电网并网瓶颈造成许多地区或者企业被迫放缓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速度,许多已建成的电场无法将全部电量输入电网,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扩大,并网形势将日趋严峻。
对于并网难现象出现的原因,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这是体制机制问题。没有明确目标,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到位,监管也没有能真正推动整个能源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弃风、弃光、弃水的产生不是因技术问题,而是体制机制的束缚。秦海岩的表达更为直接:“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遇到的很大的问题,实际上是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利益冲突的问题。”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能源管理机构与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观念分歧,这样的分歧使得可再生能源没有办法推进,因为障碍太多。”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表示,必须要从观念上进行变革。
内蒙古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主任侯佑华同样认为转变观念十分重要,“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对电网工作人员来说,只是一个电源,只不过它体现出能源自身的特性而已,作为电力工作者,应该根据其特性合理安排它的运行方式,实际就是它的运作模式,波动的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此外,侯佑华认为应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鼓励人们改变观念,调节用能习惯,以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