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在其巨著《现代经济增长》一书中总结指出,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之中最为重要的是“产品的来源和资源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即工业化过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即城市化的过程”。“城镇化”一词源自英文单词“urbanization”,“urbanization”的概念首先于1867年由西班牙的工程师A.Serda在其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中提出并使用。一般而言,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在城镇地区集聚,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逐渐在农村地区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城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一个包含经济、环境、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大系统。其对能源、电力行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将使得能源电力消费增速趋缓
城镇是非农产业的集聚地,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经济增长的“凸起点”。有研究表明,尽管世界上的城市总面积仅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不过2%左右,但其创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近70%。城镇是经济产出的一个地理单元,城镇化过程就是利用资源这一“投入品”,一方面产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产出副产品,也即污染物的排放。
新型城镇化是“集约、绿色、低碳、智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城市经济的绿色转型。节能减排是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奇迹”的同时,我国能源耗费总量不断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5亿吨标准煤,是1980年的6.2倍;201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5.34万亿千瓦时,是1980年的18.1倍。另一方面,率先发展起来的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病”愈演愈烈,其中以灰霾现象最为突出,表现出污染类型多、范围广、频率高、治理成本大的特点。火电行业排放总量巨大,是行业排放第一大户。有研究显示,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这三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均位居世界第一。燃煤发电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其以上三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占总排放量40%左右。
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新常态”,相对应的,能源、电力的消耗增速也将会有所降低。《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十二五”中国年均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生产能力增速将由“十一五”期间的6.6%降至4.3%,能源消费总量红线设定在40亿吨标准煤,同时用电量设在6.1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较“十一五”期间放缓3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增长的绿色转型还意味着污染物的减量化。今后,在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的要求下,随着烟气脱硝机组的逐年增加,火电行业减排仍有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