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联网工程全线铁塔2761基,人工开挖基坑不仅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且工效低、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开展了高原山地输电线路特种基础基坑开挖机械化作业机具研究,并将该新型施工机具试点应用于工程基础施工,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人员安全。该项目攻关组组长、河南送变电公司副总经理刘宏达说:“项目组集中攻关,用100天时间研发出了轻型组合式旋挖机,它运输宽度小、掏挖能力强、单件重量轻,且可按模块拆解运输,特别适应高原山地施工。”
8月9日至16日,新型抱杆在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邦达乡的湖南省送变电工程组塔现场试点。看着比往常同等起吊重量轻一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抱杆,施工队长周广极不放心,他转身问项目总工陈小元:“陈工,这东西太轻了,怕是不牢靠吧?”陈小元乐了:“放心吧,老周,这东西比钢铁还结实呢!”
由于重量轻了一半,现场拼装节省了2/3的时间,施工人员也减少了2个,组塔施工比往常结束得更早。周广黑黑的脸膛露出了笑容:“嘿!这抱杆还真好。”
8月17日,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安排现场试点应用“塔上外拉线组塔”新工艺,尝到试点应用甜头的周广欣然接受任务。当天要组立的铁塔位于3800米的悬崖边,地形十分狭窄,周广不禁为打拉线一事犯了难:如果选择打内拉线,单根吊装费时费力;若是打外拉线呢,攀爬悬崖特别危险,清理通道还会破坏不少高原植被。见周广犯难,指挥部工程技术部主任助理杨怀伟告诉他,内外拉线都不用打,只需在塔身四角各安装一根7米的碳纤维拉线撑杆,把抱杆拉线打在塔脚就行了。
经过试验,周广感觉这方法确实好用,不仅起吊重量一点没有降低,而且还不需要清障,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不必攀崖冒险去打拉线,人员安全风险也降低了不少。
在全面开展索道标准化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工程建设指挥部还组织研发了自动化循环式不停机索道并在现场试点应用,尽可能减少了人员现场操作,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景文川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他说:“自动化索道通过转运平台实现运行小车的自动运行,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驱动机操作动作的精确控制。在不改变现有索道型式的前提下,实现运行小车精确定位和自动转运等控制自动化,整体结构更紧凑、更简单、更可靠。”
(川藏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