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发展特高压是打赢“呼吸保卫战”的必由之路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国家电网报 高乾 曾惠娟 陶思遥    2014/4/4 9:15:51  我要投稿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特高压输电不是污染的转移,而是清洁能源消纳的平台

近期,严重的雾霾波及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影响面积约143万平方千米,百姓饱受十面“霾”伏的困扰。雾霾治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及频率很高的热词,代表委员们纷纷呼吁:要经济发展,也要蓝天白云。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话掷地有声,彰显了政府治霾的决心。落实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实施跨区送电项目,有效对抗雾霾侵袭。这是打赢这场“呼吸保卫战”的必由之路。

特高压输电不是污染的转移,而是清洁能源消纳的平台

【东中部地区污染超出了环境承载极限,已不具备发展煤电的空间。通过特高压输电,可以统筹利用东西部环境容量,促进清洁能源开发,优化配置全国环境资源,为全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有一种观点认为,实现特高压输电只是将污染从A地转到了B地,污染总量并没有改变。显然,在我国能源总量硬要求的大背景下,这一观点忽视了两方面内容:一是环境容量概念,二是西部清洁能源的潜力。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蓝天之所以“缺乏耐力”,与污染超出当地的环境承载极限关系密切。根据环保部统计,全国104个重酸雨城市全部分布在东中部。2013年环保部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京津冀11个城市年均PM2.5浓度排在前20位、7个排在前10位。今年2月,北京、石家庄、济南、郑州等东中部城市雾霾天数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均在20天以上。

专业知识告诉我们,当污染在环境承载力之内,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如果超过环境承载极限,生态系统就会损伤、破坏乃至瓦解。以硫沉降为例,在95%的保护率下,京津冀、长三角的最大允许硫沉降分别为39.7万吨/年和24.3万吨/年,而这两个地区2012年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分别为166万吨和184.6万吨,远超环境承载极限。

把好脉,才能开对药方。东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大量能源资源,这是硬需求,但污染却已超出环境承载极限。面对两难困境,特高压的发展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建设特高压,可以更大规模消纳清洁能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突出地位,一系列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