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印发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在其经营区域全面启动电能替代工作,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力争到2015年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00亿度。
专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结构性调整,增加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既有经济性和可行性,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特高压输电优势凸显
今年夏天,我国多地持续高温,用电需求保持高位。特高压输电工程搭建起能源输送的“绿色走廊”,让清洁水电跨越千里畅通无阻,保证了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据专家介绍,我国76%的煤炭资源在北部和西北部,80%的水能资源在西南部,绝大部分的陆地风能集中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在东中部。
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和能源资源的禀赋特征,决定了能源开发重心西移北移、负荷中心在东中部地区的基本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建设特高压电网,把西部、北部的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西南水电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到东中部,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可以有效消除东中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瓶颈。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表示,由于运输环节多、公路运煤量大、所运煤炭煤质差等导致输煤方式能耗高。通过对山西大同经秦皇岛港至华东地区铁海联运输煤全过程调研发现,输煤方式能耗高达8.4%,而在相同运输路径下,特高压输电方式能耗仅为6.1%,比输煤方式低2.3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跨区输煤烧的是更贵的油,运到消费地区要增加一半以上成本。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燃料需要远距离运输,不尽合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资源丰富的地方发电,然后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