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丁华杰:新能源汽车业绩不佳 轻量化成为热点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搜狐汽车    2012/8/24 11:25:02  我要投稿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题记:美国媒体报道了一项北美汽车工程师的报道,接受调研的过半工程师认为汽车轻量化是未来十年的主要发展方向。笔者认为这是当前电动汽车技术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北美同行对于更为实际的节油技术的一种认同。在石油危机的大背景下,各种节油技术应该向邓公当年所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一、新能源业绩不力,轻量化或成热点技术

AutomotiveNews消息:美国密歇根州TRAVERSECITY(2012年8月14日)随着燃油经济标准和排放规定的日趋严格,车重将成为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在杜邦公司和《WardsAuto》杂志联合组织的面向700名美国汽车工程人员的年度调查中,有超过2/3的受访者认为,从现在起到2025年,对汽车减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有半数以上的受访工程人员(52%)认为,汽车业还将在内燃机优化上有进一步的改进,以此提高燃油经济性。美国政府已经呼吁将企业燃油经济性标准在2010年的标准上将近翻一倍,而欧洲政府也在进一步严格二氧化碳排放规定。杜邦公司全球汽车业总监chrisMurphy在8月7日发布的有关此次调查的新闻稿中说:"要实现这一目标,汽车业需要抓紧进行开发并采用更高效率的新技术",同时也在美国密歇根州TraverseCity召开的美国汽车研究中心汽车管理研讨会上发表了调查结果。"我们现在急切需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全球汽车业和整个价值链的方方面面携手密切合作。"除减轻汽车和卡车的重量并进一步改良传统的发动机外,受访的汽车工程人员还表示,他们预计在汽车电气化方面将出现重大变革,而且北美将在柴油发动机的开发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工程人员还说,他们认为在这段时期里,发动机改良、电池储存水平、新燃料基建的完善和轻质材料将成为技术开发领域的四大焦点。尽管汽车业大部分的新技术都被应用在了小批量生产的"利基"车型中,但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美洲副总裁BillKrueger说,随着汽车业想方设法达到更严格的新标准,将会推动这些成功开发的新技术更快普及至主流车型。他说:"在过去,我们可能要等上5-10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新技术被应用于生产平台,但现在(开发应用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

又据AutomotiveNews消息:除非发生奇迹,政府规划的电动车产销目标难以实现。上周国务院发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但令人失望的是规划为国内的汽车行业定下了一个高不可攀的电动汽车的产销目标。政府热心发展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愿望不难理解,因为在油电混合汽车的开发上,国际企业已经确立了优势。国内企业要想后来居上,只能指望电动车技术。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规划所设定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目标高得离谱。按照规划,到2015年,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要力争达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而现实情况却是,目前这两类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十分有限。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仅有5579辆,今年上半年也只有344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的销售则更少——今年上半年仅为81辆。不仅如此,由于现有电池技术的掣肘,即便充电设施被广泛建立起来,两类汽车未来的销售也很难有根本的改观。其实,电动车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在19世纪后期汽车行业发端之时,电动汽车就已经出现,只是由于电池能量密集度低,电动车的发展远远落在了汽柴油驱动的汽车之后。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电池技术虽获不断的改进,但电池的能量密集度不够的问题未获根本的解决。因此,现阶段各家企业开发的电动车不得不背负沉重的电池包,导致电动车不仅造价高,而且航里程短。以目前分别在北京和深圳作为出租车试运行由长安汽车和比亚迪制造的电动车为例,其造价在20万元以上,为相应的汽油车的3倍,而续航里程只有一百公里左右。因此,除非有奇迹发生,令电池技术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很难想象这样的电动车能为普通的消费者接受,那样的话,要实现政府规划中的产销目标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华杰点评:密歇根是美国的汽车工业根据地,也是北美三大汽车厂的大本营,一直以来生产的汽车以生产油老虎为主,现在这个调查能够得出轻量化来节油的结论,确实有点诧异。不过最近虽然中美这两个汽车产销量冠军和亚军,一直都在宣称几年内要达到什么什么的目标,不过同行眼里有一杆秤,那就是目前的那些销售成绩政府的未来预期和工程师心目中的预期并不一样。

大概在两年前,笔者针对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了对比,其中中国汽车政策作的比较具体,比如说如果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了什么目标,就如何如何。美国当年的政策相对比较泛一些,对于节油到了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如何如何。不过随着这两年的发展,虽然电动车和纯电动还没有明显的气色,政策都开始转向了专注这个上面。这有好处,就是集中主要力量突破电动车技术。也有不好之处,就是当前我们需要的是节油,不过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很多时候我们发展一项技术的时候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例如目前很多技术都是为了解决石油危机,然后各色技术都浮上水面,但是等到了大家在技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忽然发现不仅仅忘了开发别的技术。还忘记了为什么要开发这项技术。所以美国同行认同的相关技术趋势,笔者认为很靠谱。

1、轻量化等节能技术很实用

很多人眼里,包括普通消费者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认为汽车外型和车重只是一件衣服,只是起到了美观的作用。这不是狂言,笔者参加过很多学术会议,不少发动机和车辆技术专家亲口说了车身只是衣服的言论。实际上不然,这个方面有着重大的节油点。

笔者曾经针对汽车重量和外型对于节油效果做过专门的项目进行研究。当时做了一个试验,这点在很多文献都可查到,大概的数据是车重每降低10%,可以使得燃油节省约6%。这是个很不错的数据,当然也是为什么日系汽车为什么能够节油。因为日系汽车号称采用了比较薄的车身,从而使得整体的重量降低。这项技术对于日系汽车来言,基本上都挖据差不多了,但是对于美系汽车还有很多挖掘。

很多朋友在国内买车都能发现,大部分车的轮毂都是铝合金,但是美国现在很多还主要有钢轮毂,这点如果用铝合金取代的话能做到不少。当然除此之外,降低排量是最为直接的技术,只不过这点在美国这个传统的大排量汽车流行国度很难执行下去。例如广州限购采用了两升来区别大小排量,在美国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排量。三点几排量的汽车比比皆是。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参加北美汽车工程师一个活动,朋友开的是通用汽车的GMC,八缸汽油机,排量是6.2升,他告诉笔者每次加油24加仑,然后上下班开车四天基本上用完。并且这种车辆在美国消费者是最受欢迎的,虽然目前油价上涨打击了这款车的销量,但是你开这样的车在公共场合的话还会有很多羡慕的眼光。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