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 线路联络处电网简化图
图6 香堤线负荷转移前后对比图
图7 塞上线负荷转移前后对比图
5.2 基于负荷需求弹性的负荷优化调度实际应用
对示范区内的负荷进行可降负荷预估,根据变电站各类负荷所占比例及各类负荷所具有的调节特性进行分类计算,得到示范区内各变电站可降负荷的预估值在9%~10%,可降比例为9.25%。可降的负荷容量预估为12.42MW。
计算结果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得出的,在用户完全参与的情况下,峰谷差可降低10%~20%左右。如果通过引导合理用电进行负荷调度,可大大降低负荷峰谷差,降低电力高峰负荷需求,延缓和减少电力设备投资。
示范区内2014年最大负荷753.21MW,如果按峰谷差占最高负荷比例平均降低10%来计算,则通过对负荷进行优化调度可降低75.32MW的高峰负荷电力需求,按照南京供电公司“十二五”期间110kV及以下单位投资增供负荷0.0003kW/元进行测算,可降低示范区内110kV及以下发输电设备的电网建设投资2.51亿元。
6 结语
本文在分析传统配电网调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确立了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总体框架,重点针对调度技术和模式进行阐述,首次提出了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模式理论,构建了优化调度体系结构,并将规划到运行分为长期、中长期、短期、超短期、实时五个阶段,建立了多时间尺度递进式调度策略。同时,研发了智能配电网综合优化系统作为优化调度高级应用的实现,提高了配电网调控的精准化和快速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