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继“售电实践波”系列第一篇文章以及售电公司大调查发布之后,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反馈,其中有将近40%的售电公司表示盈利模式的模糊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天无所不能(caixinenergy)继续推出“售电实践波”的第二篇文章。德国独立售电商在电改中的经验告诉我们,价格战在多数情况下不是最佳选择,至少不是唯一的选择。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针对行业细分中的商业和工业用户的特点设计出多样化的电力资费方案或许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想了解中国的第三类售电公司该如何完成当前的突破?请点击此处填写售电公司大调查,以便我们为您设计最佳的线上和线下课程。
今年以来各电力交易机构动作频繁,自3月1号北京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后,多家省级电力交易中心于近期密集成立。其中“银东直流跨区电力交易”与“广东电力大用户3-5月度集中竞争交易”都被各界认为是本轮电改在批发交易侧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相较于供给侧简单粗暴的降价策略,零售侧推陈出新的壮举似乎并未风起。,第一波售电公司成立的风潮退去后,摆在售电公司面前的问题不言而喻:下一步,该怎么办?
要评价目前国内售电公司的现状,我们离不开已经被反复讨论的两点:售电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核心竞争力。其中业务范围分为核心购售电业务与增值业务,核心竞争力则包括了客户资源、电源资源、交易平台对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服务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等等。
售电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从批发市场购买电力再销售给终端用户并从中赚取差价,目前在广东电力大用户月度集中撮合交易中我们已经看到几家售电公司的身影,售电公司也用在市场中赚到的真金白银证明了,售电不再只是一个噱头,他们也能够在我国电力工业体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增值服务方面,虽然目前还不具备运营此业务的成熟市场条件,但是从售电公司的参股方结构(包括电气设备厂商、电力工程企业、产业园区、节能服务公司及能源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公司)中已经可以看到这部分业务在未来的潜力。
尽管如此,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售电公司依然缺乏明确且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是具备天然用户黏性的园区类售配一体化公司也很难保证在未来的市场化大潮中立于永远的不败之地。其实这种迷茫和困惑在各个国家的电力市场化初期都在售电公司的身上出现过。不同国家的电改其实都是一个新的市场主体和新的市场规则互相适应的过程。即使是在售电市场十分繁荣的德国,售电公司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十分坎坷的历程,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就是德国独立售电商的发展。德国的独立售电商从数量上几乎都是民营第三方售电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售电侧改革的成败,从这些独立售电商的兴衰发展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售电公司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