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中国可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出发点,倡议建立相关合作性组织,并尽快形成类似全球能源宪章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让区域性能源合作跨越制度藩篱,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制度保障。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的是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源头是清洁能源,这中间需要一张大的电网来传输。当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即从国内互联到洲内互联再到洲际互联。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区域性电网互联日益受到重视。这些区域性的电网都将成为全球能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他们的推进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中国在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东北亚能源合作:巨大潜力待挖
以与我们联系较为紧密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为例。
2005年前后,有关东北亚能源合作的讨论就很多。发展这些年,它主要包括两部分:油气管网和东北亚超级电网。
油气管网主要是将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中日韩等消费国。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管道已经稳定运行。而俄罗斯和日本、韩国的联网,由于海峡和朝鲜的障碍,目前还在讨论中。东北亚超级电网则是将蒙古的戈壁太阳能和俄罗斯的水电输送到中日韩,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和中国已对东北亚超级电网项目研究了数年,但推进缓慢,一度因国际政局动荡而搁浅。
总的来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受关注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未有效发挥,多边合作关系还非常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