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进一步,在全球能源互联的环境下,每家每户都可能既是电力消费者又是电力的生产者,电力是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想要垄断基本不可能。
国外的质疑则主要集中在能源安全方面。如同互联网一样,全球能源互联网也会面临着安全方面的问题。但如今,没有网络,我们生活的便利度会大打折扣,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可以很确定的讲,目前互联网的利是远大于弊。全球能源互联网也是这个道理,气候变暖、雾霾侵袭已经严重干扰到我们的生活,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因为安全问题而放弃对绿色生活的向往,无疑是因噎废食,而且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们防范和控制能源安全风险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二是要加强政治互信,尽快成立相关国际组织,明确纲领性文件。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为数不多的由中国政府倡议的国际合作项目,服务全球绿色发展,也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交织着诸多的政治博弈。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同于国家电网以往以收购成熟项目股份方式为主的境外投资。它涉及的地域更广、因素更多,面临比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更多的困难与风险。因此,在强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意义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商业逻辑,这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也不例外。
无疑,全球能源互联网从战略构想走向共同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否认,特高压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国家电网在特高压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面临其他方面的挑战可能远超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中国可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出发点,倡议建立相关合作性组织,并尽快形成类似全球能源宪章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让区域性能源合作跨越制度藩篱,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