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学术机器
为了厘清电网的真实成本,国际上通行输配分离,在输配分离前,首先要完成的是输配的独立核算,但直到现在,输配的独立核算仍没有进行。
几年前,当《商务周刊》采访著名电力专家陈望祥时,他就指出,国家电网公司从一开始就对输配分离持反对意见,并采取很多措施阻止这一改革进程。陈望祥一直坚决反对国网公司的垄断行为,但这位电力斗士在2009年3月去世了。
显然,垄断迟迟不能打破的背后,仍然是电网为了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不愿意把配电业务拱手送出。
早在2005年岁末,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8次会议召开前,就维持“5号文件”还是修改“5号文件”,已经争论了3年,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输配是否分开上。
就在电改领导小组重申“5号文件”之际,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将各省电网主要资产上收,宣布大力发展特高压电网为2006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而在《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过程中,国网就强调“改革要稳步推进”,反复对草案修改,最核心的是不同意输配分开。
一位电改专家告诉记者,为了阻挡改革步伐,国网公司借助旗下研究机构和国内一些智库机构造势,宣传输配分离的弊端和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2006年,国内一位知名教授不断公开发表意见,认为电力改革的问题在于方案制订有错误。他称输配分开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而且输配分开本身并不能够打破垄断,输电和配电都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并不能因为输配分开而打破。
他得出结论,现在主张推行输配分离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按照这种观点发展下去,中国的电力要么出现一次大面积电力安全事故的风险,要么是电价上升的风险。
此观点引起了陈望祥等专家的批评,他称该教授接受了国家电网大笔的研究资助经费,所以代表电网利益发言,“试图把水搅浑”。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2008年,输配体制改革终于在争议中再次被提上日程,国网公司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外界压力。
电监会上述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2008年前后,国网公司也进一步加大了理论上的研究投入,包括资助国内某大型智库的经济学家和规制专家,连续发表输配电网自然垄断合理性的文章,支持输配一体化。
国网公司旗下的智库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与这些学者合作建立了复杂的函数模型,分析输配分离改革造成的纵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