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国际互联电网扩展到了波罗的海地区,带来了诸多利好。互联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共享备用的储能。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平衡。在北欧,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在依赖水电的国家,丰、枯季的发电量相差可达到30%以上,而有了互联的国际电网就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不同发电系统的特性来实现发电和用能的平衡。
再以风能富集的丹麦为例,丹麦是最早利用风力发电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风力发电大国和发电风轮生产大国。由于丹麦缺乏自然能源,早在1891年就开始风电研究。丹麦风力发电站装机总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人均风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有时,丹麦的风电无法在本国实现全部消纳,通过互联的国际电网,就可以将富余的风电送到以水电为主的挪威,实现能源的互济。
其次,是价格的套利,这主要看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价格的流动。在北欧一体化的电力市场中,电价是一种调节手段。不同的电价定价区可以通过电价来调节电能的流通,将电能从电价较低的地方输送到电价较高的地方,这样,输电方和受电方就能够实现双向盈利,还有益于降低电价。
一体化的市场是建设互联电网的先决条件。在一体化市场的促进下,未来,北欧国家的国际电网互联还会进一步加强,乃至在整个欧洲都会有长足的发展。目前规划建设挪威—英国、挪威—德国的4条输电线路,输电距离为500~700公里,据测算,所有的跨国输电线路都能够实现盈利。
国际电网互联有助于
提升可再生能源产能
2009年,欧洲输电运营商联盟成立,这个组织由欧洲34个国家的41家输电运营商组成。同年,欧洲理事会正式批准欧盟第三次能源改革法案,授权该组织编制和发布泛欧洲范围内两年一度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重点研究泛欧洲、区域和成员国在不同情境下的发电充裕性和电力平衡状况。“规划”还会列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网互联能力的电网项目,这些规划一旦实现,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以可再生能源比例很高的德国为例,将建设3条贯穿南北的输电通道,这成为德国解决更多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有效途径。
欧洲计划到2030年投资1500亿欧元用于建设互联电网。这是一笔很大的投资。但如果将这笔投资转化成消费者的利益,相当于每1000千瓦时降低电价2~5欧元。这样的投资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从北欧电网互联的经验可以清晰地看到,电网的投资可以带来很大的回报。如果能够引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回报将会更高。发展互联电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协调规划。此外,新技术的发展能够为电网互联提供技术支撑,新的技术方案也能给电网互联带来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