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同印度规模相当的国家没有电力供应是一幅怎样的场景。没有电灯、手机;没有吱吱作响的收音机播报板球节目;也没有隆隆作响的电视机播放宝莱坞的精选电影。这里的裁缝没有电动缝纫机;金属加工工人没有机动车床;农民没有水泵。每个人都想要赶在日落前完成工作。夜晚唯有明月、灶火、蜡烛和煤油灯相伴,为浓重的黑夜里嵌入一丝微弱的光。
这不是反映中世纪时代的纪录片,而是目前全球11亿人口的真实生存现状,这一数量几乎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持平。这些人口大多分布在南亚农村地区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见下图)。据联合国(UN)统计,2010年到2012年间有2.2亿人口获得了电力供应。但获得电力的大多数都位于城市地区,在印度尤为明显。
整个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不包括南非)的用电量还不及纽约州,电气化几乎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目前该地区约有6亿人口用不上电,据人口统计学计算,这一数字到2030年还将更高。将这些人带进现代世界我们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全球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电气化程度
就像移动电话把贫民从固定电话和传统银行服务中解救出来一样,少数精通科技的企业家正试图通过移动电话来广泛普及清洁且经济的能源,采用手机在线支付平台系统,与本地系统连接,进行计量和支付,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线支付电费。他们旨在建立一种离网型光伏系统,可自主配置储能设备,并能把产生的额外电量储存起来供夜间使用。
这一方案对农村地区的个人用户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其能源需求很低,而接入电网的代价又太过昂贵。这种不断完善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营销和支付方法,为也寻求商业和城市用电市场的电网公司带来了经验教训。
贫穷国家的政府和公用事业公司通常因囊中羞涩而无法扩建电网——这一问题要部分归咎于用户对支付电费的普遍抵触。不支付手机费用的客户,可以远程解除其手机的通讯连接,但电力却很难做到远程切断,因此偷电也相对容易。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公共事业公司因偷电而亏损,一亏损就只能削减用于修缮和扩建电网的资金,这就进一步打击了用户的支付意愿。“阻碍能源普及的真正威胁是,使用能源是行使权力观念的根深蒂固,而不认为能源是一种私有产品。”芝加哥大学的能源专家MichaelGreenstone说,“把能源视为一种权利的问题就是,理所应当地认为该是免费的。”
全世界都在试图努力扭转这一错误观念,力图使用高科技来调整社会规范。在印度德里的部分地区,一家公用事业公司鼓励女性去说服邻居为获得更好的服务而支付账单。Greenstone先生参与了一个鼓励印度比哈尔地区居民名支付电费的项目,由国际发展中心(一个全球性的研究网络,总部位于伦敦)提供资金支持,比哈尔当地有6400万人没有电力供应,比例高达64%,这在印度所有州中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