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能源互联网5万亿红利 储能如何借势起飞(2)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电池中国网  作者:吴丽娟  2015/11/3 10:20:45  我要投稿  

据行业专家介绍,铅炭电池是最具竞争力的储能技术,铅炭储能电池的产业化,将大幅度降低全寿命期内电池的储能度电成本。据了解,雄韬股份目前已成功研发出铅炭电池,并应用于IDC和储能领域,此外,雄韬股份还于近日牵手中科恒源,合作探索储能系统建设新的商业模式。深耕储能行业多年的圣阳股份,目前已与日本古河电池株式会社合作开发出先进铅炭电池技术,并已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受相关利好消息的推动,一些较早进入储能市场的企业也收获颇丰。南都电源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储能业务收入达1.17亿元,同比增长41.02%;未来,公司将重点开发大型锂电储能和户用储能系统,拓展海外储能市场。猛狮科技通过战略转型,已确立“高端电池、新能源汽车、清洁电力”三大业务版块,而储能电池又是这三大业务都绕不开的核心。根据猛狮科技10月20日公布的2015年三季报,2015年1-9月,猛狮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12.5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6.67万元,同比增长171.85%。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开始参与储能市场的博弈。10月中旬,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储能分公司。据悉,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定位于储能系统集成商,其业务将覆盖工商业用户及公共事业电网储能、家庭储能、离网应用储能、通信电源和汽车动力电源等几大版块,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据天合光能储能业务部总经理祁富俊分析,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市场将有70%的复合增长率,同时,随着化学储能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储能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再加上客户需求增长的因素,储能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打开。

借势起飞 尚有哪些难题待解

在能源互联网的推动下,储能行业借势起飞已成必然。然而,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尚存诸多难题待解,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发展应用。

据了解,目前我国储能行业的发展更多停留在示范项目上,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推广。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指出,储能技术是影响大规模商业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技术不成熟就不可能大范围推广,也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丽同样认为,目前储能技术还不够成熟,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在电力系统中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期,都让企业望而却步,“如果储能本身的技术性问题解决不了,商业推广就无从谈起,这是前提条件”。

对于电池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来小康曾多次明确指出,储能电池技术需要向“长寿命、低成本、高安全”的方向发展。在他看来,除了电池寿命、安全性这样的技术硬指标,经济性也将成为抢占市场的一个关键点。

据了解,目前我国针对储能行业的专项扶持政策还很少,示范项目也没有明确的电价和成本核算体系、回收体系,鼓励和吸引投融资方面的政策也显不足。因此,储能行业要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除了企业自身提高产品经济性外,在行业发展初期还需要配套相关的扶持政策。

除以上发展瓶颈外,也有行业专家担忧企业在市场热炒中盲目跟风冒进。毕竟,储能产业的特点就是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盈利难、技术差异化大。企业想在储能行业中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并进行扎扎实实的研发和创新。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