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用户服务
参与主动配电网的互动活动并与电网发生电力及其相应的信息交换的用户已经具备了自我供电运行甚至反向送电、提供电力服务的能力。目前情况看,可概括为公共基础服务、需求响应服务、能效评估服务、电网紧急服务、局部市场交易服务类等其他有待开发的电力增值服务类型。
1)公共基础服务类:包括一般性用电设备、电动汽车充放电、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电网出力监控等,实现主动配电网和用户正常运行的电力供应和数据采集。
2)需求响应服务类:包括电网对用户的用电惯性、合约和事件的积极响应、用户对电网运行状态的主动调整,涉及用户的“内”调节和“外”调节,实现主动配电网与用户常态下的双向供用电优化动态平衡。
3)能效评估服务类:包括同时对设备用电特征及其关联电网损耗的监测和双向调整,评价供用电效率,实现主动配电网经济性的可观测和分布概况,进而对电网规划和运行以及用户用电模式提供决策支撑。
4)电网紧急服务类:是有源用户根据电网要求提供紧急电力供应和运行支撑的出力服务,包括本地转供、末端电压调节、区域黑启动等,体现用户向电网的主动。
5)局部市场交易服务类:包括含有第三方电力批发商和能源集中商的本地局部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有源用户、并网中压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等均可参与交易,辅助本地的供用电平衡。
2.信息交互接口
2.1接口模型
信息交互接口模型是主动配电网用户服务的具体表达方式,通过接口模型来实现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以统一的信息模型、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交互方式进行服务需求、过程和响应信息的传递,最终以电力流动来实现服务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