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希望于电改?
中发9号文提出 ,要建立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新机制。适应电网调峰、调频、调压和用户可中断负荷等辅助服务新要求,完善并网发电企业辅助服务考核新机制和补偿机制。根据电网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建立用户参与的服务分担共享机制。
在此背景下,储能有怎样的发展空间?牟镠峰认为,新政突破了原有的辅助服务补偿和分摊都在发电企业内部流通的局限性,“谁受益、谁承担”体现了电力市场以“公平”为基础的精神。在我国电网运行状况日趋复杂,电力用户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日趋提升的背景下,辅助服务市场必然需要更多、更优质的辅助服务提供主体,在新政逐步解决辅助服务补偿资金来源的根本问题后,势必会有更多元、更先进的技术进入市场,进而在提升市场运行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根据目前的公开报道,国内只有睿能公司在开展此项业务,预计未来更多的公司将关注储能产业,挖掘某些细分应用领域,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而不仅限于政府扶持的项目。
前述华北电力调控分中心人士也认为,目前国内储能系统没有实现单独参与电网调度,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来说明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的作用。“当然,如果储能能够克服单独并网困难,作为独立调度对象进入电力系统中参与调频的话,相较于常规发电机组,其响应调频指令的速度一定是最快的。这无疑对电网安全运行是有好处的,但如何平衡储能系统与其他常规机组之间的利益、如何完善辅助服务考核补偿细则,还需要在监管机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对此,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人士指出,辅助服务市场是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包括调峰、调频、调压、可中断负荷等品种在内的辅助服务都将在“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下,实现合理的价值体现。“储能技术可以在电力的发、输、配、用这几个环节发挥调峰、调频、调压、容量调节、备用等作用,是构建未来智能、绿色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全球范围内的储能技术还在快速发展,成本不断降低,可靠性不断提高,我们相信未来储能技术将在我国电力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空间。”
“我们将结合2015年辅助服务补偿机制建设工作,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研究推进储能技术参与辅助服务试点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通过完善‘两个细则’相关条款,尝试将储能服务列入辅助服务项目中。”上述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人士进一步对本报记者表示。
牟镠峰认为,储能是可调设备,不是单纯的发电设备,不能按发电设备的繁琐准入流程审批并网。储能更像一个耗能设备,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大用户,进行净电量结算,即吸纳的电与发出的电相减,这部分电量按大用户电价向电网缴费。“当然,这需要进一步论证。所有人都认为现阶段储能成本太高,不具备商业价值。我相信3-5年之内,它的成本将能和抽水蓄能电站相当,并省去抽蓄电站移民、占地、建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