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陆电子:储能先行,多点开花
以智能电网为依托,积极拓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公司以智能电网业务为依托,积极拓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业务。智能电网业务和节能减排、新能源业务形成良好协同效应。
分享储能盛宴。储能已列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计划,市场爆发静待后续扶持政策落地。公司作为国内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储能领导者,业务规模最大、布局最广,采用风光储结合模式并运用铅酸和锂电池技术,有效解决电站调峰问题,加速储能业务的拓展进程。
能源互联网各领域多点开花。公司近期公告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集资金6.97亿元,其中实际控制人和管理层合计认购总金额的近90%。投资方向为智慧能源互联网(储能、微网、虚拟电厂)产业化、充电网络智慧云平台、售电网络能源管理与服务平台、220MW地面光伏发电等项目。
立足重点地域,首先获益电改。深圳是“电改”的试点城市,若民企售电牌照放开,公司将有望成为第一批受益主体,实现发、输、配、售端数据闭环,结合储能、光伏、合同能源管理等业务,我们认为公司是能源互联网潜在平台型公司。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15年-2017年EPS为0.56元、0.91元、1.38元,对应7月24日收盘价PE估值分别为55、34、22倍。公司在电力系统深耕多年,管理层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与人脉关系。在新能源的布局抢占天时,深圳电改占据地利,定向增发求得人和,有望分享新能源和电改的盛宴。参考同行业估值,我们给予2016年60倍PE,对应的目标价为55.20元。
风险提示:(1)储能业务发展低于预期;(2)能源互联网推进低于预期。
3、阳光电源:能源互联网布局完善,储能业务竞争力领先
逆变器龙头地位稳固,规模、成本优势延续:2014年公司逆变器销量超过4GW,同比增长38%,在2014年国内新增装机量低于预期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快增速,规模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头把交椅。受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公司逆变器业务收入增长4%、增速下滑,根据测算公司2014年逆变器出厂均价约为0.36元/W(税后),同比下降24%。
电站系统集成业务: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15.17亿元,同比增长130%,超越逆变器成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而公司在年报中提出2015年目标,“确保实现新增产值40亿元,力争50亿元”。光伏电站业务仍然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最主要动力。
联手三星SDI拓展储能领域公司与三星SDI株式会社于2014年11月在韩国釜山签订了正式的合资合约,双方将在合肥建立合资公司,携手开展电力用储能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依据计划,双方将在合肥高新区新设立储能电池和储能电源两个合资公司,分别从事电力用锂离子储能电池包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分销,及电力设施用变流设备和一体化储能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分销。双方约定,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共同开拓电力储能市场,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定向增发为后续发展注入动力: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年产500万千瓦(5GW)光伏逆变成套装备项目”、“220MW光伏电站项目”、“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产品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牵手阿里云,布局能源互联网:阳光电源4月2日公告,与阿里云计算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愿意在智慧光伏电站、能源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以共同推进相关领域云服务业务的发展。公司联手阿里云,实现了能源互联网的全面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处于快速成长期,公司以逆变器为新能源的接口,从产品向电站转型,从光伏向整个新能源(储能、电动车)延伸,已经具备了能源互联网的硬件基础,与阿里云合作引入互联网、软件要素,能源互联网布局趋于完善。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6年EPS为0。84元、1。30元,对应7月24日收盘价PE估值分别为38、24倍。按照2016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39.00元,维持“买入”评级。
主要风险因素。(1)地面电站核准竞争加剧;(2)逆变器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