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及建议
结论:
1、全球至今并没有智能电网的统一定义,但是人们对智能电网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基本内涵的认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能电网是包括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储电的新型电力系统;二是对电网节点上的电力流、信息流进行监测分析,对电力流与信息流的双向流动进行控制;三是电网(或者部分)可以自主优化运行。
2、不同国家、不同机构、不同专家对智能电网的不同定义或者不同描述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文字表述方式不同;二是对智能电网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实现的功能要求不同;三是采用的技术支撑条件不同。这些不同可能会影响到智能电网的物理形态、技术水平、发挥的作用,但都不会影响智能电网的本质属性。
3、可以从智能电网的概念内涵出发,对智能电网的定义进行扩展,既可以从目的、功能、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扩展,也可以从关联平台、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等方面进行扩展,还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联合进行扩展,扩展时要注意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建议:
1、智能电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未来电力工业综合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需要长期完善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创新目标。同时,随着能源电力化进程的加快,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必将成为智能能源网的核心和基础,对此应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2、尽快统一对我国智能电网的认识,明确定义,做好智能电网顶层设计。如果定义不清,则会形成内部人、财、物的消耗;如果没有良好的顶层设计,就会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多的代价,更重要的是贻误稍纵即逝的时机。顶层设计不仅要对智能电网进行系统设计,而且要对智能电网在智慧能源网中作用进行科学定位。
3、建立与时俱进的智能电网发展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人们对事物发展认识不统一的原因,除了基本观念发生冲突外,绝大部分是因为大家不是在一个评价体系内观察和认识问题。比如,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必然趋势,但是用多长时间、替代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经济代价完成这个替代存在不同看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分歧。发展智能电网决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要把发展的理念和目的指标化,通过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来比较、评价各种方案、措施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不能用理念替代指标,也不能用方向指引来替代具体的成本效益评估后的决策。
4、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于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的战略及重大政策及规划发展,在决策之前应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建立充分的辩论机制,努力达成共识。要完善由第三方对智能电网发展政策和规划评估机制,对于已经实施的政策和规划,实践证明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要勇于改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