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智能电网是一个整体的新概念,不是“智能”与“电网”的简单叠加。一是不能用“智能”简单定义传统“电网”,智能电网应是智能化及新型电网融合成为一种全新的电网运行形态。二是不能理解为整个电网智能化才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可以由很多部分组成,如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网、智能电能表、智能调度、智能城市用电网、新型储能系统等,根据需要可将多个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电网的某一个局部进行智能化,如既可以优先在输电侧,也可以优先在配电网实现电网的智能化。
基于以上理解,并按照规范的“定义”要素,将三种智能电网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将归纳后的基本属性列入表1。
从表中进一步简要分析三种智能电网表述的异同点如下:
(1)对智能电网的描述具有定义要求的定义项、属、种差、基本属性(本质特征)的基本要求,可以较完整地表达出智能电网的本质属性。
(2)三种描述中的智能电网基本属性无本质区别。即智能电网的名称上无区别,都是表示“智能化”的电网;都是针对包含发电方和用户在内的新型电力系统;被定义项都是电力流与信息流;与传统电网的区别都是实现电力流与信息流的监测与控制,实现电网的自动优化运行。因此,从定义的本质属性上讲,三种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或描述基本一致。
(3)在定义中各要素的准确性表达上,三种描述显然是有区别的。相对而言,美国的表述更为抽象,如“电力流和信息流”在“任意节点上的双向流动”,但这种表述更加符合定义的抽象要求。中国的表述易于理解和操作,但从定义本身的要求看有些欠缺。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方面对智能电网的描述并没有将其明确为“定义”,只能算是对智能电网的一种解释。
(4)从表中所列的智能电网需要的技术手段和达到的目的来看,美国的定义中没有表述,中国方面则分别有较为细致的表述。从定义的要求来看,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已经不是定义的本身。国家电网的表述侧重于对坚强智能电网的描述,《意见》侧重于表述智能电网的功能和采用的技术,这种区别更加体现出中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方面的重点和任务。显然,研究智能电网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和应用智能电网,所以中国对智能电网的描述充分反映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导向。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中包含的基本要素及内涵基本相同。用此归纳分析方法分析其他形式的定义或描述时也不难看出,大部分国家及组织所提出的智能电网的内涵也是基本相同的。定义的不同,除了文章开头所分析的3种分歧外,主要体现在对智能电网特征的抽象定义的文字表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