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的,他提出的概念与您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曾鸣:他的概念是我所提出能源互联网中的一种。我理解的能源互联网既包括一次能源,也包括二次能源,还有分布式发电。能源互联网还有更多其他功能,而智能电网只是其实现的功能之一。能源互联网属于上层大范围的概念,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互联;而智能电网是属于大框架下的下层概念,是电力这个闭环里的互联。除此之外,能源互联网还包括电动汽车的智能用电、路由器,还有微网中的主动配电网等等。所以,各种提法之间都不矛盾,但可能并不是能源互联网的全部。
能源互联网会倒逼体制变革
记者:电力的调配方面,能源互联网有智能电网的基础,在煤炭、油气、水电以及纵向的公路网、铁路网等方面,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情况如何?
曾鸣:在其他方面,能源互联网应用还比较弱。比如,在交通方面,我们也有些智能的应用,比如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研究计算在多远距离设置一个信号灯可以让汽车少耗油等等。总的来说,我们在智能电网方面做得是最强的。所以,说到能源互联网,我们首先想到电,在实际操作上能源互联网可以从电开始做,但是在方向和顶层设计上,我们不应该将不同的能源割裂开。
记者:正在推行的“新电改9号文”能给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
曾鸣: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进步属于生产力,电改属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应,而生产关系又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互动。能源互联网可以加速售电侧的开放,当售电侧有了平台和信息,用户能根据需求进行选择,那么,大型电网即使想独自售电,挡也挡不住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就倒逼体制必须进行改革。
但是,从目前来讲,能源互联网我还不考虑具体的政策,因为行动计划还是问题导向,需要在做的过程中,通过解决遇到的问题来配套政策。既然国家制定了上层行动计划,这就是国家的意志,必然进行体制上的配合。
能源名家录:曾鸣,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电力经济研究咨询中心主任,电力市场研究及电力工业经济管理研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专家组组长,主持行动计划的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