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备用网在线讯:受多方期待的“新电改方案”——《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冰封”13年之久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终于迎来了改革“破冰”。新电改方案将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改变目前电网公司统购统销的垄断局面。困境中的电解铝企业,能否借助电力体制的改革而爬出泥潭?
市场问题交给市场
电解铝的主要原料是电,而电价是由国家电网及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它并不是一种完全市场化原料。而处于上游的电价不是市场化,让下游的电解铝去完全市场化的血拼,用当下的话来形容——这不科学。
近两年,产能过剩,严重亏损,这两个标签仿佛烙印一样印在中国电解铝企业的骨子里。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电解铝企业经营困难,原因主要在上游电价,此外还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增速下滑及消费需求增速下降等因素。电解铝企业的竞争力,普遍反映在电价上。从企业之间的对比来看,最主要的因素是电价和供电方式问题。
以前我国的供电方式不是企业或是市场能够决定的,必须由政府决定。而我国电解铝企业用电的现状是,电厂发了电交给电网后,电网每千瓦时电需要加附加费,这笔费用是由各地发改委批准的。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对电解铝投资的力度始终不减。由于电解铝是高耗能行业,而西部地区电价相对便宜,2010年以来,国内电解铝产能增量的90%以上投向了青海、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由于产能过剩,消费不足,成本和市场价格的长期倒挂,造成电解铝企业大多亏损,2012年以来,很多地方企业依靠地方政府补贴勉强支撑生产,而且劳动力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库存成本的持续上升进一步加重亏损程度。同时,随着电解铝价格日益下降,全行业陷入深度亏损。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立斌曾指出,电解铝行业终归会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果是全中国所有的电解铝企业使用电价基本趋同,供电方式基本趋同,那时候的竞争优势是煤炭价格,而不是现在这种由于供电方式所导致的差距。
民生证券分析师称,新电改最核心的问题是竞价上网,即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使得电力用户拥有向不同的市场主体购电的选择权,电力生产企业可以选择向不同的用户卖电,电力买卖双方自行决定电量、电价。
利益重新分配是为抱团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近期指出,此轮电力体制改革将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四是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