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揭秘丰田电池技术:为何要研发全固态电池?(2)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盖世汽车    2014/6/18 15:19:52  我要投稿  

3、更长的使用寿命。

“全固态电池在先前一段时间面临的技术障碍是功率密度不够高。原因在于电池阴极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转移电阻过高”Yada和Brasse两位研究者如是说。因此,全固态电池开发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它的功率密度。

研究者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功率密度进行改进:

1、开发能够更易传导锂离子的固态电解质。可以采用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作为固态电解质材料。硫化物电解质可以提供更高的离子传导性,例如Li10GeP2S12化合物的离子传导率可达0.012西门子/厘米。

德国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研究者近期则开发出2种具有超高传导率的固态锂电解质,分别为Li10SnP2S12与Li11Si2PS12,它们均具有极强的锂离子扩散性。化合物中的硅元素使这两种化合物的锂传导率甚至超过了上述Li10GeP2S12化合物。

2、改善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物质,降低转移电阻。Yada和Brasse指出:“固态电池中电解质与电极间界面电阻高的问题可通过设计来弥补,这在下一代电池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2014锂电池国际会议的一篇独立论文中,Yada与他亥姆霍兹研究所(HelmholtzInstituteUlm)以及德国航空太空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re)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固态电解质数字模型,希望基于该模型对活跃电子和电解质边界的空间电荷区域获得更多的了解。

3、提升活性材料中锂离子的传导性。在理想状态下,能量密度高的电池中电解质层很薄,电极层很厚,并且全都围绕在活性材料周围。为了满足下一代电池的技术要求,研究者必须改进电极活性材料的传导性。

Yada和Brasse指出,虽然全固态锂电池的“历史”并不短,但行业内仍将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电池技术。然而,仍然有许多技术障碍待克服。通过分析调整电极与电解质界面层的纳米结构将成为全固态锂电池突破的关键点。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