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马斯克离他的航天梦还有多远(组图)(6)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百度百家    2014/6/13 11:17:40  我要投稿  

人人都期待科技的飞跃带来工程的革新,正如10年前的我们不会想到今天能够用上电影《少数派报告》中那种灵活的触控技术那样。 这种期待吊高了人们的胃口,尤其是对手握Tesla汽车和SpaceX航天两大创新型公司的马斯克而言。而在航天工程实践中,最先进的往往不是最优秀的, 因为航天工程强调可靠和冗余。 马斯克和SpaceX的飞船或许代表着未来载人飞船的发展方向,笔者也期盼着如此梦幻的航天器能够最终获得成功, 但现实似乎并不站在马斯克那一边。 不依赖降落伞的自主着陆是颠覆性的, 同样也意味着极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 尽管马斯克一再表示在着陆前系统会检查SuperDraco发动机, 并且两台发动机故障不影响着陆, 但如果真出现意外, 那么彼时备份降落伞不会有充足的高度展开,返回舱中的成员将在劫难逃。 而且按照目前的说法,整个”龙”飞船都是要重复使用的,多次使用对部件的损伤对可靠性的影响无法估量。

如果说锦上添花的自主着陆系统可以弃之不用,甚至直接被简化掉, 那么”龙”飞船的逃逸系统则是完全无法绕开的死结。阿波罗号, 联盟号和神舟号都装有逃逸塔, 可以稳定地牵引着航天员所在的返回舱脱离危险区域。 由于无法安装逃逸塔, 一旦起飞阶段发生重大故障, “龙”飞船必须依靠SuperDraco发动机紧急与火箭分离,返回地面,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逃逸塔是在前端牵引, SuperDraco是在后面推动,在稳定性上显然是逃逸塔占优,不信的话各位可以拿个秤砣来试一试, 看究竟是拉着秤砣上升稳当, 还是用四根手指推着秤砣上升稳当。“龙”飞船这样的推式逃逸是复杂的,需要相关实验证明其可靠性, 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 但不知NASA是否还有耐性等下去。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