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安全风险识别环节十分重要,电网安全风险识别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杨昆:电网安全风险识别的关键要素是确定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查找风险原因、判明故障场景。
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由各级电网企业及其电力调度机构确定,可以选用相对恶劣的电网运行边界条件进行分析计算。查找风 险原因是指着重分析电网结构、设备状况、天气因素等。判明故障场景可参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中的三级大扰动,这样既可以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便于操作实施,也更具有针对性。此外,对于多重故障和其他偶然因素,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比如历史纪录出现过同通道多回输电线路由于恶劣天气同时失电,那就可以纳入事故场景分析。
记者:电网安全风险监视工作遵循“分区、分级”原则有哪些好处?
杨昆:电网安全风险监视工作遵循“分区、分级”的原则,目的是让风险纳入相应层面的关注范围,例如对于跨区域的电网安全风险或者可能导致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的风险,应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关注范围;而对于影响范围小或者可能造成后果较小的风险,仅需纳入相应电力企业的关注范围即可。这样可以使防控电网安全风险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及突出问题,提高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效。
记者:如何界定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在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中各自所负的主体责任?
杨昆:在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中,电网企业及其电力调度机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负主体责任。《办法》要求电网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方案,主要是考虑到电网企业对风险尤其是大面积停电风险的全局判断能力较强。但是,部分措施需要风险相关方(如发电企业、电力用户)落实,因此,电网企业需要与风险相关方做好沟通和说明,各有关方则应当具体落实各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