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终形成的结果是,李江举例说,在利益分配方面,地方政府在水电开发当中承担了移民搬迁安置、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库区发展等繁重的任务,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权责相匹配的利益分享机制。
2009年,由贵州省社科院耗时两年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西部区域利益协调与加快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西电东送为典型实证》称,西电东送的电价如不加以改革,将进一步加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作为该课题主要负责人,胡晓登曾表示,导致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核心问题是,西电东送电价偏低,未在电价中充分考虑能源开发所付出的环境、移民成本。
就像业内专家此前所说的一样,胡晓登说,西电东送外部所支出的许多成本,如经济的、生态的代价,没有计入市场交易成本,导致电价不公正。西电东送成本,主要包括投资成本、运行维护费、库区维护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综合折旧率、保险费等。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地一些高载能产业项目没法按原计划上马,致使那些预留的水电无法就地消化,云南当地出现大规模的弃水现象。南方电网的一份《关于云南水电消纳有关问题的汇报》显示,在满足自身负荷的基础上,云南省存在大量的盈余水电,而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云南省本地难以消纳这些盈余的水电。
而云南“盈余的水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云南方面与南方电网在电价上出现分歧,计划于今年投产的“金中直流”电网工程因此拖期,这最终导致了当地多余的水电无法送出,金沙江上已经和即将投产的一些大型水电站因此弃水。
电力行业人士分析,双方在电价上出现分歧的原因是,如果水力发电厂以“点对网”的形式直接向对方电网卖电,电价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南方电网收益减少,云南地方政府收益增加;而如果以“网对网”的形式,先将水电卖给当地电网,再由当地电网卖给对方电网,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即南方电网收益增加,云南地方政府收益减少。
一位国家能源系统的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促使云南试图电改的其中一个原因。他表示,如果云南要发展高载能产业,利用本地清洁便宜的水电,通过点对点的直供方式,可以为企业减少一大部分成本。“这也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他说。
电力体制改革将有较大突破
12年了,距离2002年启动的第二轮电改至今过了十二年的一个轮回。一直在建议,一直在讨论,一直在思考,电改也一直还在路上……电改不是你想改,想改就能改。难怪电力人士会直呼:“电改之难,难于上青天!”不过今年,似乎要动点真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