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水电,溪洛渡-向家坝去年投产的8台机组,发出来的水电却没有办法全部传送出来。为什么?因为当时规划溪洛渡是左右岸,其中一岸送到华东地区,另一岸送到云南以及南方电网,这两条线路的建设和审批都比原定计划推迟了,机组投产了,但是输变电线路却没有完成,因此送不出来,不得已,溪洛渡到向家坝开通了一条临时线路,通过向家坝到上海已经建成的向上支流输送一部分,再放弃一部分,造成溪洛渡-向家坝水电不能满发、满送,造成大量清洁能源电力的浪费。
刘维芳:“三北”地区弃风问题严重。但是,是不是只要在低密度能源区建设了特高压电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尽管我也盼望能建立这样一条“高速公路”,但我认为一些现实问题更加值得考量。“三北”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的主战场,如果撇开这个能源主战场,在不限电的地方搞大规模开发,不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这些地区风能匮乏,也未必会成功。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电网的两端要保持“发”与“供”的同时平衡,要想方设法激发风能和光能丰富地区的用电市场,让便宜的电价“打动”居民,让他们愿意放弃或减少煤电使用,转而使用清洁能源电力。
引入社会资本 加强政策调控
话题三: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力发展不均衡问题,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大量发展分布式能源是否可行?
霍广钊:分布式能源确实是非常有前景的,但目前还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市场问题。分布式能源面对的是千家万户,这个电费究竟怎么收?需要研究一个妥善的方案。第二,投资风险问题。面对千家万户供能的企业,今后的生存能否持续,也需要考量。第三,目前分布式能源投资规模比较小,但前期工作却很复杂,作为央企,我们认为单独开发可能不太合适,倒是可以探索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民企来开发,央企来收购,之后的运营也可以探讨一种最佳的合作模式。
吴静:从我们的预测来看,未来中东部地区还是我国主要的负荷中心,这一区域的电力供应问题必须解决。国家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里明确提出要严格限制中东部地区再建火电站,那么电力供给如何保证?从我国电力供应情况来看,煤电主导地位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所以我们希望国家考虑在陕西、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煤炭丰富的地方集中建设煤电厂,在内蒙古大力开发风电资源,在西北地区加大光伏发电,最终将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基地发出的清洁电力“打捆”输送到中东部地区,在中东部地区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善于利用晚上的峰电进行储能,这,是一种平衡的解决之策。
魏昭峰:基于我国清洁能源的资源禀赋特征,统筹考虑市场、资金、技术、环保等发展的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发展等客观要求,我认为发展清洁能源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
一是优先开发水电。水电是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的绿色电力,安全性、经济性和灵活性较高,要放在优先开发的战略位置。
二是优化发展煤电。高度重视煤炭发电的绿色发展,推行煤电一体化开发,加快建设大型煤电基地,鼓励发展热电联产,大力推行清洁煤发电技术,优化煤电布局。
三是积极有序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这是解决中国未来能源需求的战略选择,要在统筹国家政策补贴能力、全社会电价可承受能力、电力系统消纳能力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实现积极有序高效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