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垂直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 正文

菲斯科收购案一波三折 万向杀出“回马枪”(3)

华体会备用网在线  来源:南方网    2014/1/16 9:43:22  我要投稿  

“我不造汽车,我儿子也要造。”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的这番“造车梦”早已被众人所熟知。传统汽车行业门槛太高,且早已形成规模,因此鲁冠球将眼光投放在了尚属起步阶段的电动汽车上。

早在1999年,万向集团便开始试水电动车领域,首先研究电池领域,按照“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的发展步骤一步步迈进。2002年,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据公开数据,截至2009年4月,万向集团在电动车项目上的累积投资为4.5亿元,而在2009-2012年间,万向集团的该项投入则高达36.38亿元。

去年10月,万向电动汽车公司才刚登上工信部新增的生产资质获得名单中,此前由于没有整车生产牌照,万向只能借用一汽海马的标志生产电动车。

从万向电动车的官网看来,目前其生产的产品除去动力电池、汽车系统产品外,整车产品仅包括环保、市政之类的改装专用车以及电动大巴,销量数据则从未公布,订单也以浙江省、杭州市“十城千辆”等电动车扶植计划居多。时代周报记者查阅万向集团上市公司万向钱潮的年报发现,万向电动公司2012年度销售货物金额仅为38.5万元,2011年为7648.29元,2010年为14.27万元。

尽管电动车的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鲁冠球仍未放弃这一梦想。2012年,同是几经波折,万向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锂电巨头A123(现改名为B456)。A123过去为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其中菲斯科的卡玛便是由A123供货。也正是因为A123电池曾出现的爆炸以及随后被收购,导致卡玛随后停产,菲斯科越发陷入泥潭。

尽管收购了A123,但对方领先的锂电池核心技术似乎并未纳入万向电动车公司。对此,万向集团相关发言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太清楚,没有可发布的信息”。不过,即便不能将技术拿来消化,但A123的旧有客户仍在,市场需求仍在。

有了A123的电池技术,如果再能收购到菲斯科,万向在产业链上的布局就比较完整了。汽车业分析师钟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菲斯科尽管没有太多核心技术,但已经有设计好的几台车的储备,同时菲斯科使用的增程式发动机也较纯电动车更具实用性。万向发力电动车也是较明智的,这个市场还属刚兴起,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

惯走投资路线的李泽楷与誓要造车的鲁冠球,最后谁能“抱得美人归”,胜负仍未揭晓。但无论最后谁得标,要重振这一新鲜的汽车品牌仍属任重道远。

分享到: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点关注
国网826号文解读

国网826号文解读

昨天国网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文)。文中提出了“三严禁、二不得、二不再”的投资建设思路。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文件,而是国网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标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企业,国网公司每年因投资建设所需的采购数额巨大,对电

--更多
最新新闻
新闻排行榜

今日

本周

本月

深度报道
相关专题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Baidu
map